在今年柏林電影節上同時斬獲“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雙熊的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將于3月22日正式上映。
昨天下午,該片在浙江新遠國際影城舉行了提前看片會。
錢報記者發現,此次公映版本是175分鐘,近三個小時。但是電影真情動人,絲毫不覺得冗長難捱。
據悉,《地久天長》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1分,將于這個周末進行提前點映,杭州不少影院點映票一票難求。
既不煽情也不苦情
卻意外地催人淚下
其實,《地久天長》早在3月12月,就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
千人大廳,3小時里無人退場。
各路明星也紛紛為它打CALL——韓寒感慨“從導演到演員都無可挑剔,3小時我沒看夠”,廖凡表示“看得太投入,完全沒感覺到時間”,引得導演王小帥感動之余,連連調侃“發現觀眾都坐得住,當初該再剪長點。”
昨日杭州的提前看片會,整個影廳座無虛席,錢報記者來得稍遲一點,只有第一排邊上有零星空位,足見這部柏林獲獎片的號召力。
《地久天長》從上世紀80年代講起,跨越30年的故事里,有穿喇叭褲戴墨鏡為新潮的年代,有國企改革等社會變革,導演王小帥敏銳地抓住了中國近三十年來風云變化中的幾個重要節點,很容易就讓觀眾“共情”。
這里要稍微劇透一下——30年前,內蒙古一對普通工人夫婦的孩子星星,和他們最好朋友的孩子去水庫玩,星星被淹死了。而最好朋友的妻子,正是廠里的計劃生育辦主任。幾年后,當星星母親懷上二胎時,她雖然身為好友,仍毫不手軟、軟硬兼施地迫使母親流產,后者因為手術事故再也不能生育。舊恩怨加上新傷痛,讓這對善良又懦弱的父母無力承受,從此和朋友們斷絕關系,遠走他鄉。
盡管劇情凄婉,但電影卻拍得并不苦情,也沒有刻意煽情,但就是有種溫暖的力量,讓人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作為電影記者,看片不算少,但很少看到感情強度這么大的電影。
整個觀影過程中,影廳十分安靜,所以可以清晰地聽到抽泣聲。這種聲音,從電影放映過半后,就再也沒有停過。
影帝影后的表演果然加分
自然的演技里閃耀著人性光輝
《地久天長》在今年柏林電影節上大受贊譽,錢報記者認為,電影最打動人的,還是片中人物都是非常典型的善良的中國人,正是這種“中國式善良”有著救贖的力量,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與此同時,這又是一部充滿愛的電影。父母對孩子的愛,夫妻相互扶助之愛,朋友間的深厚友情,使得電影情感充沛。
在王小帥看來,電影探究的并不是救贖和愛的關系:“人們受到這么大的創傷之后還能隱忍、愛和寬容,不愿意別人看到自己的悲傷,甚至驀然遠走;他們有力量去獨自承受,他們不愿他人再因為自己而受到傷害。”這才是電影關注的地方。
電影采用了時間線交叉跳躍的剪輯方式,王景春飾演的父親在回憶中,現實與記憶不斷交叉,慢慢推進情節。這樣的剪輯呈現,讓觀眾看完,也像經歷了三十年的人生旅程。
憑《地久天長》拿下今年柏林影帝、影后的王景春和詠梅,奉獻了超級精彩的表演。兩人在電影節期間就被贊“銀幕上幾乎沒有另外一對夫妻,能像王景春與詠梅演繹得如此自然”,昨天看完電影,記者覺得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過。
王景春在片中飾演一個失去三個孩子的父親,卻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叛逆的養子和間接造成他家庭悲劇的干兒子。他的表演十分內斂,只有無聲的淚水沿著他的臉頰滑下時,我們才感受到這個男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而詠梅則完全與角色合為一體,將“失獨”母親內心的漂泊、渴望與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強大的藝術,總讓人感受到善良,也感受到人性。也許這正是此片打動全場觀眾的原因。
電影結束后,記者特別留意了一下,身邊的女觀眾們全都淚流滿面,男觀眾也眼眶紅紅的。走出影院,大約下午四點半光景,放晴的天透出陽光來,可我還是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