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駱昭君)針對近期森林防火嚴峻態勢,柞水縣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以壓實責任為基、以重點管控為要、以宣傳教育為翼,以應急準備為本,多維度協同發力,織密森林“防火網”。
柞水縣注重以壓實責任為基,構建嚴密責任體系。建立“縣—鎮—村—組”四級責任鏈條,形成“縣領導包鎮、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護林員包山頭地塊、四支隊伍包戶”的包保責任制,確保防火任務細化到點、責任落實到人。在此基礎上,完善“人盯人+”護林防火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明確了1105名網格員,確保每一片林區都有專人巡查、專人管護。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將森林防火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對履職不力、失職瀆職導致火災發生的,依規嚴肅追責,形成“層層負責、人人擔責”的工作格局。
同時,以重點管控為要,分類施策強化管理。針對不同類型的重點人群,采取差異化的管理措施。對于5類特殊人群,明確其監護人作為第一盯防責任人,簽訂監護責任書,落實24小時監管責任;對于林區獨居老人,組織鎮村干部、護林員、網格員成立專項工作組,逐戶排查摸底,建立臺賬,并督促監護人將其接回共同居住,方便日常照顧和監管;對于中小學生,加強防火教育,培養學生的防火意識。建立學校與家長的聯動機制,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模式,督促家長加強森林防火意識;對于林區流動人員,在全縣380多個入山路口等重點區域設立檢查站點,加強對流動人員的登記和檢查,發放森林防火宣傳資料,告知其森林防火注意事項;對于旅游景點設置防火檢查點,開展“掏兜行動”,要求凡進入景區游客必須掃“防火碼”,填寫個人信息、上交火源器材并發放《防火告知書》和《防火承諾書》,對進入景區旅游團隊縣文旅局和鎮(街道)安排專人陪同監督野外用火;對于農村紅白喜事提前建立臺賬,落實包抓責任提前上門告知精準管控人為火源,實現“人情往來”與“防火安全”雙兼顧。
柞水縣還以宣傳教育為翼,營造全民防火氛圍。全縣26名縣級領導常駐包聯鎮(街道),108個縣級幫扶單位、9個鎮(街道)、82個村(社區)組織780名干部進村入戶開展“敲門行動”。為了增強宣傳教育效果,全縣還統一制作了《柞水縣森林防火“敲門行動”告知書》,由干部逐戶逐人上門為群眾宣讀政策,告知責任和義務,并讓其簽字確認,確保“敲門行動”效果。全縣安排165輛宣傳車,深入各村組,全天候宣傳近期典型案例、違法處罰措施和相關法律法規,營造森林防火的濃厚氛圍。
以應急準備為本,提高火災撲救能力。柞水縣及時更新補充森林滅火器材、防護裝備、通信設備等物資,并定期維護檢查,確保物資裝備隨時可用。加強專業撲火隊伍建設,保持臨戰狀態,提升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和協同作戰水平。制定科學完善的應急預案,明確應急響應流程、各部門職責分工,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模擬不同場景下的火災撲救,提高應急指揮和快速反應能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