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孝竹)4月16日,記者從柞水縣農業農村局獲悉,柞水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以“守底線、增動力、促振興”為主線,聚焦“四項重點”,狠抓工作落實,脫貧成果持續鞏固提升,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鞏固銜接考核“綜合評價優秀的縣”。
柞水縣建立縣級領導聯鎮包村動態調整、周工作清單、月調度交賬機制,32名縣級領導一線指揮督戰、定點“解剖麻雀”,以上率下作用的更加凸顯。細化縣委主責、書記首責、黨政同責、層層盡責任務,落實141個幫扶部門、2874名干部幫扶責任,縣、鎮、村三級書記縱向主抓,重點行業部門橫向聯合,幫扶實效全面提升。全面推行“縣級領導、行業部門、幫聯單位、幫扶干部”四類責任清單,嚴格落實“專班推進、定期報告、問題處置、責任追究”四項保障制度,狠抓落實的成效更加明顯。
柞水縣構建縣、鎮、村三級聯動監測網絡,通過日常排查、行業篩查、專班抽查、電話訪查等途徑,做細做實日常預警。實行“村監測、鎮研判、縣會診”機制,對全縣958戶、3060人監測對象從嚴核查認定,加強過程管控,強化跟蹤管理,實現“動態清零”。疊加落實產業就業、兜底保障、防貧保險等措施,創新設立防返貧基金634萬元,累計兌現247戶120.44萬元,籌措9833萬元解決“7·19”災情488戶群眾和136戶避災搬遷群眾住房問題。
柞水縣印發鞏固銜接政策匯編,明確木耳產業補助、農業產業獎勵、穩崗就業創業等一攬子政策標準,鞏固群眾發展產業、積極創業、帶動就業的基礎。聚力“菌藥畜果茶”和鄉村旅游協同發展,91個木耳基地和65個專業村年栽木耳超1億袋,12個國家和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3條產業融合示范帶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實現綜合效益4.5億元。創辦“柞水耳農”服務中心和零工市場,推行直播帶崗、現場招聘、入村送崗等服務,開發公益性崗112個,實現脫貧人口就業19909人,“柞水耳農”獲評中國農業百強標志性品牌。
柞水縣采取“以點帶面、串珠成線”的方式,推進和美鄉村片區化、條帶狀發展,5條示范帶齊頭并進、10個示范村多點開花,老庵寺、朱家灣接受全省觀摩。新改建戶廁3337座、污水處理站17座、垃圾回收站點371個,和美鄉村既增“顏值”,更添“氣質”。統籌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14家新業態公司示范引領,83名“鄉村CEO”帶動農民增收,2917個大棚木耳喜獲豐收,48家特色民宿星羅棋布,“三產與一產共融、群眾與集體共贏、鄉村與城市共享”的步伐走得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