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張瑩雪)防水施工區域,工人正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鋪設防水卷材,不遠處的發泡水泥施工點,攪拌機正在高速運轉,發出嗡嗡的聲響,攪拌成的細膩均勻的漿體,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作業面……4月7日,在柞水縣體育場改造提升現場,一幅熱火朝天、緊張有序的建設場景躍入筆者眼簾。
“此次對縣體育場的改造提升面積約11850平方米,概算總投資962萬元,工程分為混凝土保護層以下防水及發泡水泥工程和地面重新鋪裝塑膠、草坪及硅P塑膠,安裝休閑娛樂體育設施兩部分,改造提升后,可容納3000多人同時運動,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該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柞水縣體育運動中心主任陳波濤介紹。
據了解,針對縣城體育場超期服役、設施老化的現狀,柞水縣掄起改革之錘,實施場館改造“三提升”工程,拆除原有的破損設施,重做防水層與塑膠跑道;疏通排水管網,升級照明系統;規劃多功能分區,增設健身器材與智慧管理系統。該工程是柞水縣2025年確定的10件民生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不僅能承辦省級體育賽事,更將成為市民休閑新地標,預計能夠使縣域經濟體育鍛煉人口提升至40%以上,積極響應國家“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計劃。
截至目前,正在進行的混凝土保護層以下防水及發泡水泥工程施工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預計4月中旬全部完工。地上路面項目建議書、初步設計報告等前期手續已完成,目前已進入招投標階段,預計4月中旬正式開工建設,5月下旬完工。
對縣體育場的改造提升只是柞水縣始終堅持以百姓需求為導向、心系民生的一個縮影。金錢河是柞水縣境內的重要行洪通道,其上游杏坪至紅巖寺段因歷史改河工程遺留問題,形成了隧洞內泥沙淤積和卡口狹窄等問題,泥沙淤塞導致河道過水斷面縮小;卡口處則因地質復雜,每逢汛期便成為行洪瓶頸,威脅沿線多個村近萬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保護沿線近萬居民和農田免受洪水威脅,減少經濟損失,柞水縣啟動金錢河上游行洪能力提升項目,該項目投資1800萬元,建成后,將通過生態護坡和植被恢復等多種治理手段,改善河道水質,重建水生動物棲息地,助力“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民生事業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承載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5年,柞水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切實行動回應民生關切,將陸續實施涵蓋交通、水利、教育、生態治理等多個領域的十大民生項目。從鼓山橋改造保障出行安全,到梨園小區污水并網改善人居環境;從移民點便民橋聯通民心,到體育場改造助力全民健身……十大民生項目如同一張經緯交織的網,實現了覆蓋民生焦點,賦能區域發展的總體目標,讓城市有顏值更有內涵,讓群眾真正實現“居有定所,心有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