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春苗)近年來,柞水縣立足秦嶺生態優勢,以“全域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為路徑,通過“生態塑形、文化鑄魂、產業賦能”三措并舉,推動農業從單一生產功能向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等復合功能躍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也帶動當地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柞水縣以生態筑基,編制《秦嶺山水鄉村建設規劃》,劃定3條生態景觀廊道,打造牛背梁森林康養基地、鳳凰古鎮非遺體驗區等功能板塊,建成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省級研學基地。推動閑置農房改造,培育主題民宿品牌,建成朱家灣等民宿集群,打造“柞水漁鼓”“十三花宴”等文化IP,開發農事體驗、節氣養生等沉浸式產品,舉辦木耳采摘季等節慶活動,帶動農特產品銷售。
柞水縣堅持項目引領,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把“提品質、出精品、創經典”融入文旅康養產業發展謀劃布局,貫穿景區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建立文旅項目庫,形成“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梯次格局。堅持政府做“生態”,景區做“平臺”,市場做“業態”,不斷完善“示范區+大景區+百村百院+精品線路”的產品供給體系,全力打造“秦嶺閨秀·康養柞水”精品線路。同時,推行“政府主導基礎建設+專業團隊運營管理+村集體入股分紅”模式,培育文旅龍頭企業,成立村級旅游合作社,創新資本導入機制,設立農旅融合發展基金,并引進攜程集團、陜旅集團等戰略投資,建成終南印象文旅綜合體等標桿項目,構建起“新媒體矩陣+節會經濟+精準推介”立體營銷網絡,逐步形成“多元共生”的發展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