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余膺良)“早上起來在河邊步道健身,晚上和家人在東坡公園里散散步,空氣清新,再加上這二十多攝氏度,最舒服啦。”近日,住在柞水縣迎春社區的宋女士說。
近年來,柞水縣以鞏固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成果為抓手,按照“以水潤城、以綠造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的城市發展理念,不斷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著力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顏值”。
柞水縣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生態治理、口袋公園、休閑步道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以公園為主體、道路為骨架、活動廣場為支撐的生態布局結構。先后完成街區環境提升、拆墻透綠工程,建成灣潭子、農機路口、迎春路口等小游園22個,新建綠地2.1萬平方米,建成智慧步道6公里,布設智能顯示屏注冊登錄機3臺,人體數據采集一體機3臺、人體運動數據采集一體機2臺;新建景觀綠化帶3.7公里、綠化景觀節點5處。山邊的公園,河邊的步道,隨處可見的綠化帶成了周邊居民日常休閑的好去處,也讓柞水人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態福利,實現了城園共融。
今年以來,柞水縣深入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和“三無”小區治理,實現30個“三無”小區黨組織全覆蓋,累計投入改善提升資金1589萬元,開展環境整治等活動270多次,新裝監控163套,拆除違建7521平方米,規劃停車位966個,打造居民活動場所42處。同時,落實城區全面洗掃、灑水、沖洗、霧炮“四位一體”機械化作業模式,最大程度降低道路揚塵污染,不斷擦亮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