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余偏林 趙 倩)近日,柞水縣召開蘇陜協作聯席會上指出,柞水縣與南京市高淳區結對幫扶已有27年,通過產業聯動、教育醫療、人力資源等方面深度合作,惠及群眾3.2萬人,結對幫扶成效顯著。
自1996年建立對口幫扶機制以來,高淳區大力援助柞水縣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事業發展,在產業發展、項目推進、人才交流、民生保障等方面進行有效協作。目前,高淳區與柞水縣累計投入蘇陜協作幫扶資金2.645億元,實施蘇陜扶貧協作項目176個,惠及群眾3.2萬人。同時,引進寧商協作車厘子產業園等企業落戶柞水縣,互派掛職干部27名、“組團式”幫扶人才18名、“三支”人才141名,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活力。
據了解,在“組團式”醫療幫扶方面,南京市、高淳區派駐醫療專家11人,幫扶柞水縣醫院新建重癥醫學科、神經外科、新生兒科,開展40項新技術新項目,填補縣域部分醫療技術的空白。同時,高淳區衛健委等單位為柞水縣捐贈22臺價值20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南京“心佑工程”專家團隊為柞水縣1.4萬名學生篩查先天性心臟病,幫助10多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費手術,減免治療費用50多萬元,提升了“組團式”醫療服務水平。在“組團式”教育幫扶方面,創新實施“1+1+N”人才培養工程,提升了柞水中學、柞水縣職業教育中心的教育教學水平。目前,高淳區60多名企業家捐贈41.5萬元,資助83名柞水學生;高淳慈善總會每年捐資10萬元,資助柞水縣困難學生400名;在柞水縣設立蘇陜共建茶園教學實踐基地,實現教學服務鄉村振興。在“結對子”幫扶產業方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幫扶柞水縣中臺村建成2500畝“中國最北高山茶園”,村集體經濟收入13.56萬元;杭州巴士傳媒集團南京分公司為柞水縣無償提供價值1034萬元的廣告媒體資源,開通南京地鐵4號線“柞水木耳號”及杭州市1000輛巴士廣告;30多家企業開展消費幫扶,助力“小木耳、大產業”,確保群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