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周銀祥)盛夏的商南縣青山鎮,滿目蒼翠,山嶺縱橫,鳥語花香,風光旖旎。尤其吸引人們眼球的是商南縣青山綠水恒誠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木耳生產、加工、銷售基地,只見50多名工人正在忙著給500萬袋木耳袋料接種,路北還有20多名工人忙著給50多畝靈芝覆膜、接粉,忙的不亦樂乎。距基地負責人衛東說,這里有20多名長期務工人員,月工資5000元以上,臨時用工就更多,僅勞務費每年就達到300多萬元。
商南縣青山鎮在長安大學的大力扶持下,通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挖掘綠色致富寶藏,培育綠色發展基因,以做大做強木耳產業為抓手,充分發揮高校科技、人才、資源優勢,整合高校、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市場多方資源形成強大合力,探索構建“黨建引領強動力,科技助力做支撐,資金撬動助發展,消費幫扶解難題,品牌提升提效益”產業幫扶模式,助推當地產業發展壯大,走出一條貧困山區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商南縣地處陜西省南部,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區農業縣。長安大學作為商南縣的定點幫扶單位,充分發揮學校的特色優勢,聚焦當地發展短板和實際需求,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幫扶工作,助推商南縣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群眾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對標鄉村振興新任務新要求,學校通過選派干部到商南縣縣直黨政部門、重點幫扶村掛職等方式開展幫扶工作,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階段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校領導多次帶領項目規劃組、駐村工作組到商南縣就鄉村振興工作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商南縣產業還存在規模小、布局零散、產業鏈條短、產品品牌水平較低、產品同質化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針對這一實際,學校積極幫助對口幫扶的青山鎮制定了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以推進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生態、高效、循環發展為基本要求,以打造標準化示范基地為抓手,促進產品規模化發展,加快產業品牌化建設,幫助引入社會資源、拓展產品市場、健全產業鏈條,穩步推進當地木耳產業做大、做優、做強。以木耳特色產業發展推動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目前,依托商南縣青山綠水恒誠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長安大學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00余萬元,引進各類幫扶資金1000余萬元,采購和助銷木耳、香菇等特色農產品約1000萬元,其中木耳超過700余萬元。2021年,青山綠水恒誠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木耳種植達500萬袋,發展木耳基地500余畝,全產業鏈帶動農村留守勞動力5000余人次,解決長期勞動就業崗位50余人,企業年產值實現3500萬元。合作社從20萬袋木耳種植規模的“小作坊”發展成了種植規模達500萬袋的全縣木耳產業示范點,實現了木耳產業從無到有、合作社發展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蛻變,成為商南縣集袋料加工、菌類生產、技術培訓、觀光體驗、倉儲物流、經營銷售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園,2022年被商洛市認定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