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峰 鄧貝)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扎實提升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水平,柞水縣通過嚴把“入口關”、強化“培育關”、健全“管理關”的方式,持續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嚴把“入口關”,注重選優配強。柞水縣按照“講政治、能力強、作風硬”的要求,突出“六個優先”選用模式,將受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表彰的、鎮(街道)黨(工)委推薦的、群眾聯名認可的、屬于優秀后備力量的、“歸雁計劃”人才引進的和應屆高校畢業的人選優先納入考察范圍,落實“高線選人和底線把關”要求,扎實拓寬選用渠道。目前,全縣557名村干部中,“四類人員”403名、占72.4%,女性153人、占27.4%,大專及以上247人、占44.34%,后備力量280人,進行“千名領跑人”學歷提升計劃71人,學費補貼13.49萬元,進一步保障村干部選用的“源頭活水”。
強化“培育關”,提升能力素質。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縣上構建縣、鎮、村培訓“三級體系”,通過縣級培訓重實效,圍繞基層黨建、鄉村產業、精神文明建設等專題,提高村干部思想高度;鎮級培訓重實用,圍繞“三農”政策、基層社會治理、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內容,延伸村干部能力廣度;村級培訓重實戰,圍繞種植養殖技術、協調矛盾糾紛、動員群眾等方面,拓展村干部實踐深度。舉辦縣級培訓3期2423人次、鎮級培訓2輪次1200多人次、村級培訓23期5000多人次,并建立培訓問效機制,及時檢驗培訓效果,總結培訓經驗,切實提升培訓質效。
健全“管理關”,從嚴監督管理。建立村級干部任期目標承諾機制,建立完善“千名頭雁帶富領飛”任務243項、村(社區)領辦“一年十件實事”820件。按照“四議兩公開”流程,嚴格落實小微權力清單紀實制度,發揮“問題墻+回音壁”、黨員民主評議督查作用,切實做到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印發《柞水縣經濟發展“十強”村(社區)評選辦法(試行)》《建立村干部三險補貼制度的通知》《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方案,對400名村干部進行“兩崗十八級”工資補貼套轉,發放套轉補貼達82萬元,免費購買人身意外險531人,補貼醫療保險、養老保險530人,涉及資金295896元,發放“經濟強村”補貼45.59萬元,通過各項福利政策,讓廣大村(社區)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