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柞水縣稅務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基層稅費矛盾爭議化解,錨定“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管理不錯位、征納更和諧”的目標,扎實開展富有柞水特色的“楓橋式”稅務局建設,著力打造“稅情收集、稅費服務、綜合調解、法律救濟、權益保護、風險防控”六位一體的基層稅費治理新格局,為扮亮“秦嶺閨秀 康養柞水”金名片注入了稅收治理新“楓”景。
搭建“1+4+N”調解平臺,讓爭議訴求有地方說
柞水縣稅務局按照服務群眾“零距離”、化解矛盾“零障礙”、紓困解難“零折扣”、服務對象“零投訴”的原則,在第一稅務分局(辦稅服務廳)設立公職律師稅費爭議咨詢調解中心,統籌推進稅收普法、爭議事項收集識別、爭議咨詢解決、線上調解4個分中心和各分局稅情聯絡崗建設。打造了溫馨和諧的調解陣地,設置了清新醒目的指引標識,方便納稅人繳費人實時反映訴求、及時化解爭議,實現矛盾糾紛一門式受理、一攬子調處、一鏈條化解,形成了“人人參與調解、處處都能調解”的矛盾爭議發現調解格局。
組建專業調解團隊,讓稅費爭議有人解決
柞水縣稅務局堅持公職律師“坐診”、外聘法律顧問“助陣”、系統骨干人才“護航”,組建了一支由1名公職律師、1名外聘法律顧問、14名“三師”人才及業務骨干組成的稅費爭議咨詢調解團隊。按照爭議事項內容確定具體調解人員,統籌推進稅費爭議的咨詢、調解、出具意見等工作,切實以“百分之百專業、百分之百耐心、百分之百化解、百分之百滿意”守住小事不出分局、大事不出縣局、矛盾就地化解的底線,切實維護納稅人繳費人合法權益。
同時,充分發揮“稅務管家”團隊作用,聚焦全縣重大建設項目、“小木耳、大產業”“康養柞水”重要產業集群,為企業提供“點對點”“一企一策”服務,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精準響應企業訴求,做到“企業有訴求,管家先知道”,確保矛盾糾紛就地調處。
構建“1+5”管理閉環,讓爭議解決有章可循
柞水縣稅務局制定《“楓橋式”稅務局創建工作運行機制》,構建“黨建引領+排查預警、矛盾分級分類調解、聯動聯調、事后回訪、考核評價”的“1+5”綜合調解機制,確保爭議調解及時、轉辦交辦順暢、部門協同有力、化解成效顯著。
堅持黨建引領機制。將黨建引領貫穿“楓橋式”稅務局建設各方面、全過程,堅持黨建與稅收法治建設融合互促。聯合轄區部分企業黨支部和行業主管部門黨組織,成立“柞水縣稅企黨建聯盟”,創新開展“理論聯學、資源聯享、活動聯辦、隊伍聯建、工作聯動、實事聯抓”主題活動,為進一步拉近稅企距離、構建親清稅企關系、推動形成和諧征納關系創造良好條件。
建立預警排查機制。堅持預防為主,用好“大數據+大風險”監管機制,與縣級各部門簽訂《稅費數據共享協議》,在廣泛交換部門數據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共享稅費“數據池”的作用,對內外部涉費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科學研判稅情,精準識別潛在爭端苗頭,及時化解風險隱患。
健全分類分級調解機制。建立爭議糾紛“分類分級清冊”,精準確定爭議事項類別和復雜程度,將稅費爭議劃分為“簡單、一般、復雜”三個等級,實現簡單爭議現場及時辦、一般爭議團隊協調辦、復雜爭議聯動合力辦。
完善聯動聯調機制。依托稅務部門“垂直管理、扎根地方”的優勢,在縱向上,建立“分局+縣局+市局”三級聯動調解格局;在橫向上,立足《柞水縣稅費保障辦法》,與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簽訂《合作聯動框架協議》,構建以稅務為中心,司法體系、職能部門、社區街辦共同參與的“稅務+N”協作聯動調解格局。
完善事后回訪機制。通過電話、網絡、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調解完成事項進行跟蹤回訪和滿意度調查,并征求納稅人、繳費人的意見建議,形成管理閉環,推動調解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
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印發《“楓橋式”稅務局建設考評細則》,從黨建引領、規范執法、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征管改革和強化以數治稅5個方面設置20項考評指標,并嵌入績效考核,強化結果運用,倒逼全系統將“楓橋理念”入腦入心、融入工作、融入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