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整潔的路面,煥然一新的外墻,規范整齊的車位,智能便捷的門禁……近日,柞水縣各個“三無”小區的居民紛紛感嘆小區環境的喜人變化。
去年以來,柞水縣通過黨支部、黨員與幫扶隊同向發力,蹲點、抓點與創亮點同步前行,網格、陣地與新機制同頻共振,穩步推動“三無”小區規范化建設、精細化管理,黨建引領“三無”小區治理工作不斷深入,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黨支部、黨員與幫扶隊同向發力
柞水縣按照“應建盡建、配齊建強”的原則,通過網格摸排、入戶走訪,將社區黨員用起來,讓在職黨員沉下來,把流動黨員納進來,在城區30個“三無”小區全覆蓋成立黨支部,選出懂管理、有威望、善協調的黨支部書記,讓“三無”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縣上還整合了87個縣直部門,以“一主N幫”的方式,對“三無”小區治理工作進行包抓,由30個牽頭部門分別選派黨員領導干部擔任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負責指導小區黨支部建設和小區治理工作。
如今,柞水縣城市基層治理已形成“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院落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五級體系,將“紅色堡壘”建到群眾家門口,把黨員身份亮在群眾家門口,推動“三無”小區治理從千頭萬緒到井然有序。
蹲點、抓點與創亮點同步前行
“經過對本組6個小區的現場觀摩,實名制測評后得出票數和名次,現在對獲得第一名的小區牽頭包抓部門頒發流動紅旗,對排名后兩名的小區牽頭包抓部門給予黃牌警告……”在“三無”小區“擂臺賽”的測評研判會上充滿了“辣味”。
開展“擂臺賽”是柞水縣推進“三無”小區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柞水縣將城區30個“三無”小區分為5個組,定期隨機確定1組進行組內評比,經現場測評排名后,對工作領先的頒發流動紅旗、推進不力的給予黃牌警告,通過激勵先進、鞭策后進雙向發力。同時還明確了30名縣級領導每人包抓一個小區,督促推進工作落實,協調解決困難問題。
柞水縣在黨建引領“三無”小區治理工作中先后改造墻面27萬平方米,拆除違建2280平方米,平整路面5公里,修繕管道2200多米,新規劃停車位996個,安裝監控163個、門禁46個,小區環境大變樣。
網格、陣地與新機制同頻共振
“我們小區有2名網格長、6名網格員,哪里有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向陽小區黨支部書記陳學斌對網格員的付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柞水縣將城區居民小區劃分為小網格,以黨支部統籌、網格管理、定崗到人、聯系到戶的方式,將小區民生服務、環境治理、治安維護、矛盾調處等事項納入其中,整合成小區治理服務“一張網”。
同時,柞水縣通過在各個小區建立的小區議事會,由小區黨支部書記為召集人,吸納小區黨員、業委會成員、“雙報到”黨員等作為成員,共同制定議事規則。
黨建引領“三無”小區治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任務,衡量工作干得好壞不僅要從組織建得強不強、環境治理好不好、物業有沒有引進來看,更要看是否建立平急運轉順、服務效能高的共治共享機制。“柞水縣在離小區群眾最近的地方設陣地,把群眾最需要的服務作為切入點,有效提升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效能。”柞水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杜曉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