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梅林海)近年來,柞水縣嚴格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多措并舉,不斷鞏固拓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切實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建立健全機制,組建專門機構。嚴格落實“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要求,健全完善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網格長制、大氣聯防聯控等機制,全面推行生態環境保護聯動執法聯席會議制度,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全面覆蓋、常態監管、長效管理。狠抓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形成“共建共治、齊抓共管、全民參與”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組建成立秦嶺生態保護局,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實現了縣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專職專責。
堅持雙查機制,打擊秦嶺“五亂”問題。將“雙查”機制作為“五亂”問題專項整治的重點,建立秦嶺“五亂”快查快處綠色通道工作機制,先后開展了秦嶺生態環境“大排查大整治大清零”及“五亂”問題專項整治等,2020年以來,查處涉秦嶺違法案件334起,罰款1396.68萬元;查處問題刑事案件31起41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32人。全力加強圖斑核查整治,截至目前市上反饋的問題圖斑已全部整改到位。
推進系統治理,提升保護治理。堅持把網格管理作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了“人盯人+秦嶺保護”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通過線上和線下對網格員進行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調整充實村級網格員240名、片長1240名。率先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劃界及勘界立標試點工作,已形成階段性劃界成果并通過市級專家評審,目前已設置標牌10個,埋設實體界樁153個,設置電子界樁1263個,完成了二級檢查,并投資200多萬元建成全市首個秦嶺智慧監管中心,勘界立標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聚焦綠色發展,加快改革試點。圍繞陜南綠色循環發展,以“列入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范圍”為目標,穩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重大項目庫,大西溝礦業公司等2個項目進入全市綠色項目庫,實施云山湖康養度假區、孝義文化體驗園等一批高端康養項目,“商洛市柞水縣聚焦木耳優勢打造首位產業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入選國家發改委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