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梅林海)今年以來,柞水縣探索推進“黨支部+產業+集體經濟+農戶”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著力在黨建引領、補鏈延鏈、聯農帶農上下功夫,不斷提升集體經濟發展質效。
柞水縣全面推行“支部統領、黨員引領、支部帶黨員、黨員帶能人、能人帶農戶”集體經濟“兩領三帶”模式,落實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和村支書“一肩挑”,依據縣上制定的年度任務清單和考核辦法,實現村干部報酬與集體經濟收益長期掛鉤,連續兩年評選表彰村集體經濟強村20個,全面激發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和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兩項改革試點,持續深化鞏固“三變”改革成果,進一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研究制定經濟發展、鄉村振興、集體經濟等十個方面10類示范村創建方案和考評辦法,推動“薄弱村”占比降至5%。積極爭取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政策和銜接資金,持續擴大中央定點幫扶和蘇陜協作工作成果,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為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嚴格執行配套制度,聚焦八種集體經濟產業類型,有針對性制定財政、土地、金融、保險、稅費、科技和幫扶工作方案清單,持續加強對村集體經濟運行情況的監督和管理,及時防范化解風險隱患,不斷擴大集體經濟財務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