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秦 楨)近年來,柞水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農民受益。2022年,全縣81個集體經濟組織收入總額達1653.12萬元,老庵寺村被命名為省級“集體經濟示范村”。
圍繞“一村一品一主體”的產業發展思路,全縣建設木耳生產基地80個、大棚2519座,完成了5個菌包廠的擴能改建和木耳“U型”產業帶建設,培育萬袋以上種植戶3900多戶,年發展木耳1億袋。建設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4.2萬畝,建成高端白茶基地2090畝,建設萬頭生豬養殖示范村2個、規模養殖場240個,年出欄生豬達13.6萬頭。
縣上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若干措施》《關于獎勵村干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施細則(試行)》等系列政策文件11個,持續加大資金扶持,擴大產業規模,累計扶持集體經濟各類產業資金達60454.62萬元,實施產業發展項目982個,發放獎勵資金22萬元。建立了“六型聯結、三七分配”集體經濟利益聯結機制,推行“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發展模式,推出了三資股份、租賃分包、產業領養、勞務用工、產品訂單、開展服務等六個增收“套餐”,形成了“龍頭企業+集體經濟+農戶”的集體經濟發展格局。全縣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5萬元的村達到52個,帶動1.36萬戶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