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柞考察時,點贊“小木耳,大產業”。近年來,柞水縣立足縣情實際,把木耳產業確定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位產業,木耳產業從分散化種植走向規模化產出、由原生農產品走向精深加工的終端產品、從傳統化管理走向數字化管理,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
強化“五個引領”推動產業科學發展
強化組織引領。成立了柞水縣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及產業發展、質量監管、電商銷售3個工作專班,落實縣委書記“產業鏈長”、鎮辦黨委書記“主攻隊長”、村(社區)支部書記“尖刀排長”“三長”責任制,木耳產業全要素覆蓋、全方位保障的責任落實閉環體系基本形成。強化規劃引領。精心編制了《柞水縣木耳“十四五”發展規劃》和《鄉村振興木耳產業發展戰略實施規劃》,實現“生產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產品綠色化、服務信息化、品牌高端化、業態多元化”六化發展。強化政策引領。完善《木耳產業發展扶持辦法》《木耳產業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19份,創新推行“資金切塊下達到鎮”“兩借兩還”“政府貼息”等模式,推廣“借袋還耳”“借棚還耳”,創新推出木耳“富民貸”,直接帶動近1.4萬農戶戶均增收3600元。強化科技引領。搭建了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建成柞水木耳菌種繁育及產品研發示范基地。建好用好柞水木耳質量安全云數據平臺,實現木耳產業各環節全程可查可控可視。強化人才引領。引進了李玉院士團隊,引進木耳專家20名、“三區”人才及科技特派員400多名深入基地跟蹤開展技術指導,初步實現了干部學木耳、耳農懂技術、村村種木耳的目標。
突出“五個承載” 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突出園區承載。先后建設西川、金米兩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柞水木耳U型產業帶,建設鋼架木耳大棚2519個、生產基地80個、專業村65個,建成年產2000萬袋的菌包生產廠5個和1000噸的木耳分揀包裝生產線2條,引進中博農業等木耳龍頭企業13家,柞水木耳“三帶六區、專業村支撐、大戶帶動”的木耳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突出平臺承載。持續加大木耳產業園、科技研發中心等“五大平臺”建設,建設以木耳產業為主題的農業園區16個,木耳大數據中心、木耳交易所各1個。突出企業承載。扶持壯大木耳產業省市級龍頭企業13家,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53家、家庭農場96個,發展木耳示范種植戶4186戶,形成了以李玉院士工作站研發、中博農業菌包生產、木耳小鎮體驗等為龍頭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突出項目承載。建立木耳產業項目庫,爭取科技項目75個7125萬元,爭取全省縣域經濟首位產業專項資金補助4500萬元,先后建成5大標準化菌包生產廠、木耳精深加工等重點項目18個,策劃包裝了40個總投資158億元的木耳全產業鏈發展項目,成功引進了25個總投資59.91億元的木耳延鏈補鏈強鏈項目,金柞水木耳精深加工等項目即將建成。突出人才承載。在全縣三大流域建成木耳創業孵化基地22個,培養木耳致富帶頭人628名。依托省內外科研院所技術力量,培養本土人才420多名,進一步提升了木耳生產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做實“五個基礎” 推動產業規模發展
做優菌種生產基礎。投入研發推廣經費1300萬元,選育適生優質黑木耳菌種5個,培育玉木耳、金木耳等珍稀食用菌新品種,完成地方特色菌種比對試驗27個,建成5大標準化菌包生產廠。做大木耳栽植基礎。采取吊栽、地栽和塔栽三種方式推進木耳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建成百萬袋木耳示范基地40個,行政村木耳基地覆蓋率達100%,真正實現“一縣一業”。做強產品質量基礎。建立木耳生產和質量“兩個標準”,檢測、追溯、誠信“三大體系”,及菌包生產、吊袋栽培等“四項規程”,推動7家規模化經營主體進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建立柞水木耳“二維碼”全程溯源體系,認證綠色食品19個,柞水“黑木耳”產品獲得GAP中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做細新品研發基礎。自主研發的5個黑木耳品種和金耳、玉木耳等新品種全面推廣,成功研發出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木耳醬、木耳調料等產品22類98種。做精品牌營銷基礎。成功發布“柞水木耳”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了秦嶺天下、秋雷等一批木耳子品牌。“柞水木耳”被納入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入選全國十大產業扶貧案例,榮獲全國綠色農業十佳蔬菜地標品牌、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入選“十四運”官方特許商品,“柞水木耳”帶動全縣木耳銷售率100%。
補強“五個鏈條”推動產業高效發展
補強設備端產業鏈。聚焦旅游、航空、休閑等食品生產,建設木耳烏雞湯、木耳土鴨湯、木耳葛根羹、木耳蕎麥羹等自熱型旅游食品生產線4條、生產車間1.2萬平方米,配套生產線設備5套,年產能達1.3萬噸。補強生產端產業鏈。建成2個萬噸廢棄菌包加工綜合利用生產線,年處理廢棄菌包1.2億袋、廢棄菌渣6000噸,廢棄菌包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補強加工端產業鏈。開發了木耳糖、木耳肽等深加工產品,木耳宴系列菜品200多個,策劃包裝58個總投資78億元的木耳全產業鏈發展項目,促進了木耳由食品向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精深加工領域和高端產品發展。補強銷售端產業鏈。建立“政府+合作社+農民+電商+網播”五方聯動營銷機制,發展建設“三專一平臺”、直銷店98個,培育銷售企業6家、電商主體190多家,在省內外開辦木耳產品協作店41家。“柞水木耳”被認定為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和陜西省首批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首批100噸柞水木耳出口哈薩克斯坦,實現柞水農產品出口零突破。補強融合端產業鏈。大力推進木耳產業向農工融合、農商融合、農旅融合縱向延長產業鏈,建成金米3A級景區,建成老庵寺木耳觀光產業園、西川木耳小鎮等木耳主題公園、休閑農莊、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促進木耳和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了一二三產協同發展。
(柞水縣發展改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