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白明鵬)“終南云端天藍藍,孝義廳堂清風漫。牛背歌聲傳天下,柞水漁鼓話清廉……”近日,柞水漁鼓山歌劇《孝義川》在牛背梁孝義廳文化體驗園上演。漁鼓傳承人劉丹帶領演出團隊,用傳統民俗說唱的形式唱響廉潔文化好聲音。
柞水漁鼓是一項民間說唱藝術,傳承千年,歷史悠久,曲藝形式、聲腔派別獨樹一幟,是我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柞水也被譽為中國漁鼓文化之鄉。該縣積極探索清廉柞水建設的新形式,創作的這部《孝義川》山歌劇,由縣紀檢干部、縣劇團和民間老藝人共同撰寫劇本,用漁鼓聲腔進行表演,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清廉柞水建設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
柞水縣紀委監委聯合縣劇團成立清廉作品創作專班,深入基層采風,遍訪民間漁鼓老藝人,大力挖掘柞水的鄉土風情和山水風光,創作出一批接地氣、有溫度的漁鼓表演唱《柞水新風貌》、漁鼓小戲《躲債》、漁鼓山歌《守住清廉》等一大批作品。為了讓更多干部群眾享受到這頓廉潔文化大餐,柞水每月至少開展10場次“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得到了干部群眾的普遍歡迎。
“縣上還把清廉文化建設與紅色旅游深度融合,根據谷子溝革命故事編排的大型漁鼓山歌劇《紅色谷子溝》正在緊張有序排練中。”柞水縣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結合柞水本地特色,不斷創新清廉柞水建設方式方法,深入挖掘廉潔文化資源,推動清廉柞水建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讓廉潔文化入腦入心,營造崇廉尚德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