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縣區之窗  ?  柞水縣

奮楫十年結碩果 風勁潮涌再揚帆

2022-10-18

來源: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

  ——黨的十八大以來柞水縣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認真學習

青山環抱、白云悠悠的牛背梁月亮埡

緊靠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的營盤鎮朱家灣大平地移民小區

美麗鄉村里的高端民宿

金米村木耳迎來豐收采摘季

水陽高速交通大動脈

寧商外貿服飾加工車間

金米村柞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門戶區

中博木耳菌包生產加工廠生產一線

  十年時光,于浩蕩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在柞水的發展進程中,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十年櫛風沐雨,奮斗歷程使人難忘;十年碩果盈枝,輝煌成就令人振奮。十年奮進征程,重彩書寫華章;十年砥礪前行,發展再續輝煌。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群眾福祉顯著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柞水縣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強基礎各項工作,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全縣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邁入新征程。

脫貧攻堅碩果累累 鄉村振興號角嘹亮

  黨的十八大以來,柞水縣廣大干部群眾以大地作紙、以奮斗作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將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一筆一筆繪制成恢宏壯美的畫卷。

  金米村位于秦嶺腹地的柞水縣小嶺鎮,多年前是一個藏在深山里不為人知的小山村。金米金米,卻是要金無金,要米沒米,土地少,技能人才少,村民文化程度低,人均收入低,基礎設施條件差,讓這個小村莊的百姓常年和貧窮捆綁在一起,“金米”這兩個字更是寄托著當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2015年,金米村貧困發生率高達21.85%,如何破解脫貧難題?柞水縣將目光投向特色產業。2017年開始,柞水縣提出“立足資源、面向市場,科技支撐、政策扶持,黨建引領、主體參與”的思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計劃發展木耳1萬畝、1億袋,實現產量5000噸、產值3億元,將“小木耳”做成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2019年,金米村開始種植第一茬木耳,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鎮村干部也開始動員貧困群眾發展木耳產業,56歲的村民王極東就是受益者之一。

  “當時我家里很不好,老伴得了胃癌,孩子還在上大學,家里欠了一屁股外債。”王極東說,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鎮、村干部勸他承包大棚種植木耳,村上免費提供大棚、菌袋和技術指導,銷售也不用操心。當年,他種植的兩棚木耳收入了4萬元。2020年,他通過發展木耳、板栗、核桃、中藥材等產業,收入了6萬元。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情況。習近平總書記踏過金米村整潔的村道,走進村培訓中心、智能聯棟木耳大棚,詳細了解木耳品種和種植流程,認真詢問木耳價格、銷路和村民收入等,并親切與村民交談,夸獎他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

  隨著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發展木耳產業持續增收,金米村188戶553名貧困群眾徹底擺脫貧困,人均收入達到1.1萬元,小木耳辦成大產業帶動全村人增收致富。路寬了、房新了,休閑長廊里各類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翻新修繕后的村莊大變樣……現在的金米村,產業興了,群眾富了,村莊美了,人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金米村先后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榮譽。

  十年來,特別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柞水縣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底線任務,全縣干部駐村包戶、傾力幫扶、連續作戰,把扶貧政策、脫貧措施送到千家萬戶,全縣5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3534戶42579人穩定脫貧,歷史性擺脫了絕對貧困。全縣木耳產業、林下經濟、鄉村旅游持續做大做強,柞水木耳先后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全國十大產業扶貧典型案例、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西川村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柞水縣脫貧攻堅工作獲得省、市“五連優”,柞水縣委還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時間長軸,記錄著夙興夜寐抓脫貧的點滴;扶貧路上,印刻著眾志成城奔小康的足跡。金秋的柞水大地,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幢幢美麗庭院錯落有致,一座座產業基地拔地而起,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新房有了,保障有了,產業有了,收入多了,脫貧戶踏上小康之路,美麗鄉村邁出振興闊步。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新的歷史起點上,柞水縣將繼續發展壯大木耳產業,因地制宜做優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富民產業,扎實推進以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持續改善農村現代生活條件,不斷完善農村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集中打造一批鄉村振興“十強村”和康養之都示范村,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

項目建設快馬加鞭 發展步伐蹄疾步穩

  深秋時節,柞水縣各大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生機盎然、如火如荼的場景,一個個重大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施工,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孕育。

  走進柞水縣曹坪鎮窯鎮社區的玉窯木耳菌包生產基地,只見工廠內一袋袋被加工好的木耳菌包從自動化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被產出來,工人忙碌地加緊分揀菌包。目前,該生產線已建成菌包自動化生產線1條,生產木耳菌包1200萬袋。

  在柞水縣營盤鎮的云山湖森林康養度假區項目建設現場,首先看到的是一棟棟精致美觀的“小洋樓”,搬入這里的群眾正忙著收拾房前屋后的衛生。在安溝內的項目建設核心區,只見大型機械揮舞鐵臂進行壩體施工,戴著安全帽的建設者來回穿梭,有的捆綁鋼筋、有的搬運建材、有的焊接鋼材……一派火熱的景象。

  “開工以來,我們充分發揮專班攻堅作用,督促各方按時間節點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柞水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孟如意說,云山湖森林康養度假區項目是全市“雙九”重點產業項目之一,也是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的標志性項目,該項目集生態旅游、健康運動、森林康養、保健康復、溫泉療養、商業服務為一體。

  發展是第一要務,重大項目建設更是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柞水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矢志推動項目建設和產業升級,謀劃了一批占地少、效益高、前景廣,具有支撐性、承接性、插銷式和延鏈補鏈項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和廣度,招大引強、招新聚優,同步開展“項目建設提升年”活動和項目建設“大比武”活動,對已簽約項目分類建立管理臺賬,持續跟進項目要素保障;對已建成項目則持續做好項目跟蹤、企業服務工作,促進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對在建項目實行定目標、定任務、定責任、定時限“四定”工作機制,全力推動項目建設快速建成。強化項目建設資金保障,全力協助企業做好規劃選址、安評環評、立項審批等前期工作;在全縣開展“百人幫百企”活動,落實減稅降費、援企穩崗政策,一些企業招工難、用工難等問題也順利得以解決。

  十年來,全縣生產總值達76.54億元,年均增長5.7%,是“十二五”末的1.45倍,柞水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44.70億元增至2021年的97.27億元。綠色礦山建設加快推進,非礦工業產值占比提高到39.5%,盤龍藥業通過IPO綠色通道成功上市。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40.6%,接待游客人數、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2.2%、18.2%,成功創建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柞水縣榮獲西北首個國際慢城榮譽稱號。全縣新材料、醫藥健康、綠色食品、文化旅游、現代服務等優勢產業蓬勃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9.5:62.8:27.7優化為10.1:49.3:40.6,柞水縣兩次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爭先進位獎”。

厚植生態環保底色 共建共享美麗家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柞水縣認真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更大力度保護生態環境,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營盤林場植被覆蓋率高、長勢好,風吹過掀起層層綠浪。山上野生動物也很多,但那會兒,大家沒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為了經營任務,工人們鉚足了勁兒伐木頭。為了多賣錢,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把幼樹也砍伐了,超指標砍伐現象嚴重。”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周恒一邊回憶當年林場伐木的場景,一邊感慨地說。

  數十年伐木,非但沒有大賺一筆,反而由于經營不善欠下了數百萬元的債務。

  “經濟上的負債是其次,真正讓我們還不起的是生態上的欠賬。”周恒說,“多年的‘皆伐’讓山林受損嚴重,遇到下雨很容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

  “以前偷偷砍松樹,早上5點拎著斧頭上山,忙到晚上10點多,一天最多能賺40塊錢。”朱家灣村村民李友勝說,多年前的朱家灣村由于耕地少,又沒有其他致富門路,村里人窮得叮當響,有的人只能選擇偷伐、偷采、偷獵,而過度的偷伐、偷采、偷獵對當地自然生態破壞很嚴重,每到夏秋季節,泥石流和洪災更是“家常便飯”。

  1998年,國家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包括陜西在內的多個地區陸續頒布了禁伐令。伐木的活兒沒了,為了維持生計,林場負責人周恒從上級爭取來造林項目,僅2004年一年,林場就完成造林近3萬畝,獲得了不少補貼和獎勵。靠著植樹,林場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攢下了數百萬元。經過幾年努力,柞水縣的宜林地都種上了樹,還發展起了生態旅游,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也應運而生。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的開園,帶動了附近朱家灣村鄉村旅游蓬勃發展,讓村里的鄉親受益匪淺。

  2007年,朱家灣村誰家里有輛自行車,就是村上的“大戶”。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村里人辦起了農家樂、民宿、商店、飯館……收入不斷增加。現在,村里很多人都買了小轎車。目前,村民人均純收入在2萬元以上。

  炎炎夏日,很多地方都酷暑難熬的時候,柞水有一個地方,卻是名副其實的避暑天堂。富有特色的石板房,處處盛開的薔薇花,掩映在房前屋后茂密的綠植,清澈的河水,仿佛讓人走進了世外桃源,這里就是柞水縣終南山寨景區。每到夏季,慕名而來的游客紛至沓來,呼吸著清新空氣,享受著絲絲涼風,品嘗著特色農家小吃,人們卸下平日忙碌的“包袱”,盡情享受著屬于自己的“慢時光”。

  “在小鎮建設期,我們以建設用工帶動就業,實現當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據統計,建設期共帶動當地群眾18180人就業,人均增收9000元,其中貧困群眾2206人。運營期,小鎮內的峽谷運動樂園、民俗村(孵化基地)公司面向社會招聘員工125人,解決縣內就業人員98人,其中貧困群眾就業7人,公司就業員工年收入由原來的人均不足1萬元,增加到現在的人均收入3萬元。”柞水終南山寨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霍國博說。

  十年間,柞水縣文旅產業跨越發展充分顯示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十年來,柞水縣圍繞休閑度假、生態觀光、鄉村旅游、人文體驗“四大特色文化旅游區”,全力抓好高A級景區創建和涉游項目建設,創新推出一批“文旅+”“體旅+”“農旅+”等新業態,開發一批山水游、民俗游、紅色游等特色體驗產品,打造秦嶺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以柞水縣游客咨詢服務中心為依托,建成了一套集旅游資源監測、運營商數據分析、網絡輿情監測、網絡游客分析、假日運營監測、應急指揮調度等為一體的柞水縣旅游大數據中心。把農旅融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總抓手,創新實施全域聯動、產業聯接、景區聯帶、入股聯營的旅游“四聯”模式,以探索“山區旅游綜合治理型”模式為目標,把發展全域旅游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重要產業,以鄉村游統籌引領農村經濟發展,形成多點分布的旅游景區、覆蓋全域的鄉村旅游、廣泛延伸融合的產業鏈條,把群眾直接或間接嵌入旅游產業鏈,以此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先后建成西川休閑農業觀光園“木耳小鎮”、金米農業產業園、花錦苑新型農業綜合體等一批休閑農業旅游項目;打造了陽坡院子等一批享譽省內外的柞水民宿集群式品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柞水縣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旅游業發展工作,在做好防疫的同時,讓游客錯峰入園,限制最大游客量,既保證了游客的生命健康,又保證了旅游業的發展。十年來,柞水旅游年接待人數由2012年的372.98萬人次,增長到2021年的832.13萬人次。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強調:“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柞水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縣上專門出臺了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堅決遏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全面落實林長制、河長制、田長制,把每年的4月20日確定為“秦嶺生態衛士行動日”,常態開展秦嶺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行動。扎實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重拳懲治工礦企業及生產生活污水偷排偷放、河道亂采濫挖等違法行為,抓好固體廢棄物管理。認真落實“雙碳”“雙控”政策,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有序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十年來,全縣實施生態項目64個,營造林4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23平方公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5年達330天以上,出境河流斷面水質和飲用水源地水質實現“雙達標”,主要環境監測指標穩居全市前列,柞水先后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省級生態縣城、省級森林城市等稱號。

城鄉蝶變滿目新景 群眾幸福近在咫尺

  嶄新的指示牌,隨處可見的種滿綠植的花壇,平坦整潔的瀝青道路,干凈整潔的墻體……讓人不敢相信,這還是曾經的柞水縣西新街。

  西新街是柞水縣傳統商業集中區,昔日老舊建筑林立,布局凌亂,道路破損,環境較為臟亂。為了徹底改變臟亂差現象,柞水縣廣泛吸納群眾意見,狠下決心,啟動實施“兩拆一提升”行動,拆除違建54處1900平方米,拆除臨街老舊防盜網400多個,拆除各類線桿30多根、表箱170多個。

  “以前也修修補補,但這次不一樣,這次是老街徹底大變樣,環境變美了,咱們心情也變好了!”日前,站在西新街,耳邊不時傳來過往行人的稱贊聲。

  初秋時節,漫步于柞水縣臨河路新修的休閑步道上,湛藍的天空映襯著一河碧水,陽光透過河邊柳葉的縫隙灑在人身上,舒適和愜意并存。步道上,健身的年輕人絡繹不絕,長椅上休憩的人們在悠閑地聊天,孩童們打鬧的歡聲笑語不時傳入耳中……人們在這里暢享“綠色、生態、休閑”健身之旅,紛紛為“康養之城”的新發展點贊。

  很難想象,數年前,這里還是一條破舊凌亂的馬路。

  近年來,柞水縣按照“以水潤城、以綠造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的城市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堅持把打造城區休閑健身步道列為重點民生工程,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筑牢民生“里子”,扮靚城市“面子”,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城市痛點難點問題。

  “建設城區休閑健身步道,是讓市民一出家門就有安全便捷的健身場所,緩解了兩岸人車擁堵、居民出行難的問題。”柞水縣住建局負責人黃國政介紹,2021年,柞水縣委、縣政府把這一民生工程作為重頭戲,經專家論證、規劃、設計,歷經11個月,建成了北至小王家溝口、南至石鎮大橋,兩岸總長5954.09米,采取懸架結構型式外挑寬3.3米的休閑人行道,并鋪裝塑膠步道、安裝扁鋼欄桿,新建和改造12座跨河橋梁、33座休息亭、56個出入口,使城市形象有了質的提升。

  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只是柞水縣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個縮影。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往日平靜的生活,在與疫情抗擊的兩年時間里,為群眾無私服務的核酸采樣醫務人員,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紅馬甲志愿者、守護交通卡口的公安民警和黨員干部,都彰顯了柞水縣干群一心、眾志成城,用實際行動守護全縣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信心和決心。柞水縣牢固樹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理念,全面落實落細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特別是在2021年年末西安市發生重大疫情的嚴峻形勢下,第一時間啟動聯防聯控機制,立即進入緊急狀態,果斷采取有力措施,不僅守住了“外防輸入”底線,還圓滿完成了省、市外送人員集中隔離工作。與此同時,縣上選派了多批醫務骨干、流調人員、公安民警馳援西安,為全省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十年來,柞水縣堅持真心實意惠民生,每年把新增財力的82%以上用于民生事業,盡心盡力辦好為民實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522元、10304元,年均增長7.7%、9%。城區一幼新校區、城區實驗學校、縣醫院住院樓等一批重大民生項目相繼實施,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達標率100%,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整合全面完成,居民基礎養老金實現“七連漲”,榮獲“國家級農村職成教育示范縣”“省級創業型城市”“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等榮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攀升。

  縣上凝聚合力抓好城鄉建設,縣城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有序實施,城區供氣供暖、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投入運營,城區面積由2015年的6.5平方公里增加到10平方公里。堅持城鄉共建,重點鎮輻射能力顯著增強,自來水普及率、農村電網改造率、通村道路通達率均達100%。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全覆蓋,成功創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營盤鎮榮獲“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朱家灣村被命名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金米村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柞水縣不斷推進縣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縣“七五”普法工作圓滿完成,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縱深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圓滿收官,成功創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柞水縣連續兩年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工作先進縣,連續3年榮獲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成立退役軍人事務局,縣、鎮、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實現全覆蓋,軍政軍民團結局面更加鞏固,榮獲省級“雙擁模范縣”稱號。

  十年磨一劍,自當鋒芒畢露;任重而道遠,更須快馬加鞭。輝煌可期,唯有踔厲奮發;榮光畢現,更須篤行不怠。柞水全縣上下正凝心聚力、奮發有為,把非凡十年的輝煌成績當作今天的起點,再接再厲,奮勇前行,以實干擔當在“三高三區”新柞水跑道上按下“快進鍵”,以優異成績在推動商洛高質量發展中探新路、作表率。

策劃:陳曉琴 組稿:張瑩雪

  • 相關閱讀
  • 為群眾做好就業服務

      本報記者 王 倩  10月8日,在柞水縣人力資源市場大樓前,20多名群眾背著行囊,踏上政府包的專車,到位于商州區的比亞迪公司務工。“大家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遇到什么困難,及時和我們溝通,我們會...

    時間:10-20
  • 把小木耳辦成大產業

      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柞水縣木耳中心舉辦木耳種植技術交流會,著力提高木耳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努力將小木耳辦成大產業。(本報通訊員 王功娜 攝)...

    時間:10-19
  • 移民小區有了紅白理事會

      本報訊 (通訊員 謝 丹)“現在家里婚喪嫁娶,有紅白理事會給我們提供場地和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直接解決了搬遷到這兒的老大難問題。”剛剛辦完喬遷新居宴席的移民搬遷戶陳小芹喜笑顏開地說。10月10日,...

    時間:10-18
  • 柞水全面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本報訊 (記者楊鑫)柞水縣結合當前實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工作任務從解決脫貧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轉向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

    時間:10-18
  • 金米村里話奮斗

      本報記者 李 亮  10月16日上午,萬眾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當天,柞水縣金米村黨支部活動中心前的小廣場上一派喜慶的氛圍,100多名黨員、村民、學生代表手持紅旗和黨旗,滿懷激...

    時間:10-18
  • 牛背梁下談心聲

      本報記者 肖 云  10月16日剛過9點,黃巍峰便招呼10多名工友停下手里的活,來不及換下沾滿泥點的工服,就風塵仆仆趕到柞水縣牛背梁孝義文化體驗園項目喜壽院。當天是黨的二十大開幕的日子。一大早,牛背梁旅游度...

    時間:10-18
  • 柞水為“三無”小區治理賦能增效

      本報訊 (通訊員 余偏林 趙 倩)10月14日,柞水縣舉行“三無”小區治理第三期擂臺賽,通過全小區分組評比、現場觀摩測評、先進頒發流動紅旗、后進掛黃牌警告等形式,對30個“三無”小區牽頭包...

    時間:10-16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男人的j进入女人的p的动态图| 李宗瑞60集k8经典网| 国产真实伦实例| freehd麻豆|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全彩漫画口工令人垂延三尺|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国产VA高清CABAL|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久久精品| 中国一级特黄特色**毛片|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野外| yellow视频免费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公司|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日本高清色www网站色| 婷婷综合五月天|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男人桶进女人p无遮挡小频| 国产在线视精品麻豆| 一根巨茎走天下小说| 污视频app网站| 国产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人人添人人妻人人爽夜欢视av| 俄罗斯精品bbw| 很黄很色的女同性互慰小说|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美女爽到尿喷出来|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欧美怡红院高清在线|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