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余偏林)“建設年產濃縮蜂蜜1000噸的生產線,投資80多萬元,就業20多人,將帶動社區集體經濟年增收15萬元……”9月20日,柞水縣瓦房口鎮街垣社區蜂蜜加工廠負責人宋海東信心滿滿地說道。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在地處金井河中下游的街垣社區養蜂基地,一個個蜂箱零星擺放在一片片青草叢中,蜜蜂飛舞,嗡聲入耳,讓寂靜的田野熱鬧了不少。
近年來,街垣社區堅持“一村一品”,依托資源優勢,做強養蜂產業,推動新業態發展。這里平均海拔800多米,無霜期為220天左右,屬中溫氣候,群山連綿,花木眾多,坡塬地多見,村民傳統散養蜜蜂可謂屢見不鮮。
“養蜂不懂技術是不行的!”宋海東說,“過去不懂技術,走了彎路,傳統養殖浪費大,質量上不去。2020年我花了1萬多塊,到四川‘蜜生元’學習養蜂技術,啟發和收獲很大。”
“我把兩次獲得全省蜂蜜品質大獎、蜂毒是‘血清之王’、銷售價格、養殖小竅門等小視頻發在微信朋友圈里,關注的人多了,銷路慢慢就好了。”宋海東講道。如今,他蓋起了樓房,日子富了,成了致富帶頭人,當上了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帶領群眾致富重任在肩。
“我們與西北大學蜂蜜產品團隊建立合作關系,對關鍵技術進行支撐和服務,注冊了‘祥蜂垣’商標。”街垣社區黨支部書記李莉說。
今年以來,瓦房口鎮全力落實“千名人才創新創業”,培育“領辦項目”型人才,建立街垣社區宋海東蜂蜜產學研工作室,聯合六組的黃松山、九組的李華文等養蜂大戶,成立“鄉土人才”技術團隊,充分發揮能人帶動效應。目前,正在建設的集養蜂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蜂蜜加工廠基本完工,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定點養殖+散養戶”模式,培育養蜂專業人才13人,吸納養殖戶40戶,建立優質蜜源基地2個。
“食品生產許可證辦理到位后,采取‘我供貨、你銷售、拿提成’的辦法,開始收購、加工和銷售運營。”宋海東說。目前,街垣社區正在整合電子商務服務站資源,開設產品直播間和產品展示廳,做好蜂蜜線上線下銷售,確保群眾增收,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