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南曉文 尋衛衛)近年來,柞水縣紅巖寺鎮以黨建為統攬、產業為基礎、協會為紐帶,大力實施以木耳、花椒、瓜蔞、車厘子為主導的新型產業園區建設,引領農民增收致富。
紅巖寺鎮著力打造中藥材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做大做強“高山、林下、省道兩側”三大中藥材種植園區,以連翹、黃精、蒼術、豬苓、川貝等中藥材為亮點,著重發展村集體經濟,建成中藥材黃精、川貝大棚育苗15畝。截至目前,已向云南、貴州等地出售蒼術藥苗300萬株、黃精藥苗500萬株,收入35萬元;閆坪、正溝、紅安、盤龍寺等村共建成華山松子采摘基地4萬多畝,盛果期年產松果2000多噸,創收600萬元;1萬多畝連翹、核桃、板栗基地成為農民增收的長期主導產業,讓400多名脫貧勞動力能常年在家門口就業。
紅巖寺鎮做優木耳產業,建成木耳大棚79個,發展吊袋木耳187.7萬袋、地栽木耳51.3萬袋。150多名脫貧戶在木耳基地務工就業,基地預計創收230萬元。鎮上在木耳基地套種瓜蔞20畝,增加基地土地利用率,助力雙產增收;組織指導群眾以連翹種植發展連翹蜜,養殖蜜蜂500箱,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鎮上利用電商服務中心,將核桃、板栗、花椒、臘肉、土蜂蜜、土雞蛋、洋芋粉條等農特產品在淘寶以及微信小程序上推廣售賣,目前已收入40萬元。
鎮上還整合農戶撂荒地、荒坡地、棄耕地等土地資源,采用“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在原有的200畝大紅袍花椒基地的基礎上栽種無刺花椒300畝,計劃到2025年建成2000畝無刺花椒產業園,讓小花椒真正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同時,紅巖寺鎮依托優勢產業項目,圍繞新型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將蘭花種植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緊密結合,建成了種苗繁育、示范基地、物流配送、銷售及觀光于一體的500多平方米的現代蘭花基地,成立了“紅巖寺鎮鄉土人才大沙河村伍淑軍蘭花種植工作室”,吸納脫貧戶為工作室成員,引領工作室成員發展盆栽種植1500多盆,地栽種植300多平方米,實現經濟效益200萬元。以點帶面輻射帶動30多戶群眾發展蘭花盆栽種植1800多盆,帶動就業60多人。
如今,紅巖寺鎮擁有蒼術、黃精、豬苓、皺皮木瓜等中藥材產業基地,千畝脫毒馬鈴薯種植基地,萬畝華山松子、連翹、核桃、板栗采摘基地。鎮上對花椒、瓜蔞、苦蕎、麻子等中短期產業進行科管,充分利用全鎮森林資源豐富的生態優勢,發展林下經濟,做強土雞散養,擴大黑土豬、土蜜蜂養殖規模,力爭形成規模化養殖,全力拓寬村民增收渠道,以黨建賦能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