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何磊磊)今年以來,柞水縣持續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縣”發展戰略,系統思維,創新方式、久久為功,以切實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為主線,聚力建設生態優良的美麗柞水。
堅持精準施策,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柞水縣圍繞天更藍,重拳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全域化治理、網格化管理、系統化推進”的工作思路,實施“一縣一策”大氣成因分析及措施管控,上半年空氣優良天數達175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6.7%,位居全市第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圍繞水更清,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持續推進工業污染防治,深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大力提升水環境風險防范水平。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境內金錢河柴莊斷面、干佑河古道嶺斷面出境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圍繞土更凈,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著力開展重點行業以外的典型行業用地及周邊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深入開展農用地分類,加強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加強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加大對污染土壤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力度,有效保障土壤環境安全。
加強體系建設,生態空間格局不斷優化。柞水縣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完成《柞水縣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技術報告》,初步評估調整后劃定面積為993.58平方公里。整合優化陜西牛背梁森林公園、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新建四方山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近三年自然保護地面積未減少、性質未改變、功能未降低。嚴格按照省、市規模以上河流和國有水利工程劃界工作要求,完成金錢河、干佑河及12條流域50平方公里以上1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的劃界工作。
強化綠色引領,推動生態經濟提質增效。深入挖掘生態、區位、資源和文化等潛能,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順利完成上級規定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等指標。嚴格建設用地總量管控,不斷提升建設用地利用強度,2021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為21.32%。積極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大力宣傳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模式、經驗做法,2021年秸稈綜合利用率90.9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5.52%,農膜回收利用率85.46%。積極打造綠色產業品牌,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發展木耳產業、醫藥健康、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等生態產業,形成了極具柞水特色的“兩山”轉化成功示范,柞水木耳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躋身“十四運”官方特許商品。
倡導全民參與,綠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柞水制定印發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宣傳方案,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重點節日,大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發放環保宣傳冊1萬多份。成功舉辦陜西省2022年全國低碳日啟動儀式、生態環保攝影展、為建設“一都四區”貢獻生態環境保護力量專題講座、生態振興培訓會,成立柞水縣生態環保志愿服務隊,扎實開展綠色礦山聯建、政企共聯植樹造綠、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日、環境咨詢服務一條街等“環保宣傳六進”系列活動,上半年在各級媒體網站發布生態環境信息200多篇,營造了全民參與創建的濃厚氛圍。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度達87%,滿意度高達93.8%,全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