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梅林海 謝 丹)今年下半年以來,柞水縣將建設秦嶺山水鄉村作為改善人居環境和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扎實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不斷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實現了從“全域整治”向“全域美麗”的嬗變。
該縣圍繞《商洛市“兩邊一補齊”兩年行動實施方案》和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內容,逐鎮、逐村、逐戶調查摸底,分類制定摸底工作清單。在摸底的基礎上,細化制定村組道路、衛生改廁、房屋院落等11類40項建設標準清單,明確“十不”的秦嶺山水鄉村建設負面清單,下發縣、鎮、村三級工作責任清單,形成了底子清、標準嚴、責任明的秦嶺山水鄉村建設格局。按照“縣抓統籌、鎮抓落實、村(社區)抓實施、戶抓三包”的分級負責機制,把11項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內容落實到縣級7個部門抓管理;明確鎮辦屬地責任,對轄區內秦嶺山水鄉村建設負總責;夯實村(社區)主體責任,負責具體組織實施;落實農戶“門前三包”責任達到100%,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推進有力的縣、鄉、村、戶四級秦嶺山水鄉村工作大格局。
全縣上下深入推進“清、拆、整、改、修、植”,累計發動群眾投工投勞13842人次,治理農戶房前屋后“五堆、五廢”16210處,清理存量垃圾9540噸,拆除、整修殘垣斷壁260處、拆除廢舊豬圈、廁所和各類搭建棚350處,“四旁”植樹12萬株,“凈美柞水”初步實現。投入財政資金500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全市率先實施了垃圾治理城鄉一體市場化運營,農村生活污水全域處理PPP項目全面啟動,廁所革命穩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達到98%,農村污水治理率達到68%,衛生廁所普及率提升到69%,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2%。農村人居環境主要指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堅持改善鄉風與文化繼承相結合,孝義文化傳承發揚,評選涌現了一批文明戶和文明家庭;堅持基層治理與便民服務相結合,9鎮81村綜治中心全部實體化運行,“五議五公開”制度全面落實;堅持面上整治與點上提升相結合,建設13個示范村,打造1500個“五美庭院”,推進西川、金米、營盤等溝域連線成片提升,實現了秦嶺山水鄉村由外在美向內在美轉變。
同時,充分利用宣傳欄、網絡、電視、宣傳車、新文明實踐站5個平臺,開展常態化宣傳;采取“一周一督導、兩周一調度、三周一暗訪、一月一通報”的工作調度機制,倒逼推進;將秦嶺山水鄉村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采取日常考核、督查考核、集中觀摩、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評比機制,把工作比一比、曬一曬。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定期聯合執法,對農村亂搭亂建、亂擺亂放等違規違法行為重拳出擊。通過四項機制的建立,實現秦嶺山水鄉村常抓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