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
“1+1鄉村院落匯”政策宣講進社區
蔡云 張瑩雪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柞水的大街小巷,身穿紅馬甲的干部職工正忙著打掃衛生,做城市的“義務美容師”;在鄉鎮的街頭巷尾,身穿紅馬甲的黨員干部正忙著為群眾辦實事;在鄉村的溝溝岔岔,身穿紅馬甲的干部群眾正忙著扶貧幫困、搶險救災……這道絢麗奪目的“中國紅”是柞水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他們的足跡遍布柞水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
他們身穿紅馬甲,忙碌在柞水的街道里弄,人們親切地稱呼他們為“紅馬甲”。
一幕幕場景,一個個感人瞬間,是他們在時間坐標上鐫刻下的生動印記,是他們在五線譜上彈奏出的美妙音符。
爭當秦嶺生態衛士
9月9日,筆者走進柞水縣的各個小區和街巷,到處是“紅馬甲”忙碌的身影。走近一看,原來他們在打掃衛生,爭當城市的“清潔工”。據悉,為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切實做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各單位、各部門干部職工變身“紅馬甲”,手持鐵锨、掃帚、火鉗、垃圾袋等各種工具,按劃分片區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志愿者們放下身段,穿上紅馬甲,撿拾垃圾、清理雜物、鏟除雜草、整理枯枝落葉,做好垃圾分類并有序投放。活動中,志愿者們不怕臟、不喊累,將學黨史的收獲轉化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際行動,為鞏固創建文明縣城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柞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精心策劃了“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環保志愿行”文明實踐行動。自去年5月份啟動以來,縣直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文明單位志愿服務隊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開展理論宣講、植樹護綠、環境清潔、普法宣傳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環保志愿服務,9個鎮辦實踐所同步啟動“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環保志愿行”行動,開展“牢記囑托·守衛秦嶺”“當衛士·我先行”等5項實踐活動,在全縣上下形成了黨員志愿者率先示范、全民齊參與的“爭當秦嶺生態衛士”熱潮。全縣8000多名志愿者、8.6萬名群眾參與其中,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群眾生態環保意識和文明素養顯著提升。
“愛心專車”暖民心
“尚金蓮,你走路不方便,一會兒我們開車送你去村上打疫苗,記得把身份證、口罩都帶上。”小嶺鎮嶺豐村副支書吳建利熱情地對村民尚金蓮叮囑道。
微風徐徐,天氣和暖。嶺豐村衛生室人頭攢動,前來接種疫苗的人群絡繹不絕。“剛才幾個小伙子到家里接我來打疫苗,我看有車就來了,平時下來也不方便,想打來不了。”“我也是,多虧幾個穿紅馬甲的小伙子來接我,一會兒又送回去,方便多了,不用跑冤枉路。”村委會不時傳來老百姓的稱贊聲。
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紅馬甲”在行動。連日來,為切實推進新冠疫苗接種進度,嶺豐村積極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組織“四支隊伍”及黨員志愿者挨家挨戶宣傳疫苗接種知識,擴大宣傳面。同時,針對出行不便的群眾,嶺豐村臨時成立黨員志愿者義務接送車隊,免費送他們去村衛生室接種新冠疫苗,并安排志愿者全程陪同、引導,填寫接種信息,以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下梁鎮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開通疫苗接種“愛心專車”,提供貼心服務,吸引不少志愿者、黨員、網格員、干部加入,先后出動車輛20多輛,免費接送群眾超230人次,18歲以上人員接種突破1.5萬人次,占應接種人數的95.5%。
這樣的免費接送車隊,遍布全縣各個村鎮,每天汗流浹背的“紅馬甲”志愿者成了疫苗接種工作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志愿紅”顯擔當
哪里需要幫助,哪里就有“紅馬甲”。進入汛期以來,防汛形勢嚴峻,柞水縣黨員先鋒志愿服務隊積極響應,深入防汛搶險一線,扎實落實“人盯人”防搶撤工作機制,配合鎮村干部嚴密排查、防汛救災,和百姓并肩作戰,充分發揮“貼心人”作用。
每逢陰雨天氣,柞水各轄區的河堤、滑坡體、險工險段、尾礦庫等隱患點,尤其是周邊村民房前屋后,總能看到“紅馬甲”的身影。“經緊急會商研判,今晚有強降雨過程,請各片區負責人于下午6點前,將各片區隱患點周邊群眾撤離到安置點。”連日來,每當接到上級的撤離信號,小嶺鎮負責各片區撤離的黨員干部和志愿者便立即行動,分工協作,組織涉險群眾迅速有序撤離到安置點。據悉,小嶺鎮劃分片區35個,設置避災安置點26處,落實盯防責任人86人。在上一輪強降雨過程中,全鎮黨員干群、志愿服務隊齊心協力,24小時不間斷堅守,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嚴峻的防汛形勢,牽動著社會各界的愛心。8月26日,陜西省巾幗志愿者聯合會攜雅蘭紡織集團向小嶺鎮捐贈折疊床、被褥等價值5.6萬元的防汛物資,及時補充了小嶺鎮應急保障物資,所捐物資第一時間送到防汛救災一線。
汛情面前,“紅馬甲”們放棄周末休息時間,“白加黑”“5+2”不間斷巡查排查,冒雨前行,支援災后重建,做最美逆行者,用行動彰顯著志愿者的責任擔當,眾志成城筑起一道牢固的紅色防汛堤壩。
老黨員話初心
“各位村民請注意,各位村民請注意,請大家密切關注雨情變化,抓緊撤離危險地區群眾,做到應撤盡撤、不漏一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9月13日8點,營盤鎮朱家灣村副主任李洋身穿紅馬甲,準時坐在村廣播室里播報最新汛情信息。據李洋介紹,每周一、三、五,朱家灣村固定一名播音員,為百姓播報時事、政策法規、道德講堂等內容,近期汛情緊張,每次廣播前他們都會先播報一段防汛信息。“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第一時間向群眾廣播了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很受廣大群眾歡迎。”李洋說。
朱家灣村成功試水后,全縣相繼推廣。“我是1974年7月入黨的,白天參加勞動,晚上學習政治理論,處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日子過得很充實。”黨史學習教育中,干佑鎮馬房子村65歲的老黨員張本魁主動請纓,通過廣播話初心,“改革開放以來,咱們村的變化翻天覆地,這都是黨領導我們創造出來的,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我們要一輩子跟黨走、感黨恩。”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柞水”活動以來,各部門、各單位都在積極探索多元服務形式,切實將實惠送給百姓,將文明送進人民心中。
從“清潔家園小小志愿者”到“義診進社區”的白衣天使,從“全國科普日”志愿者到“關愛兒童捐贈”的愛心義工……穿上紅馬甲,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紅馬甲”的小舉動散發著大能量,矢志踐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柞水”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