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朱安明)近年來,柞水縣始終秉承“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理念,突出生態優縣戰略,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綠色產業為突破,初步形成“三產互動、城鄉共融”的良性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生態為基、綠色崛起的特色發展之路。
堅持項目引領,壯大綠色發展支撐。始終堅持以重點項目為抓手,近三年累計實施企業技改、現代中藥等循環經濟支撐項目154個、總投資250億元,為促進縣域經濟增長由資源、資本依賴型向生態、創新驅動型轉變提供了有力支撐。加快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步伐,“十四五”期間謀劃10大領域360個項目,總投資1188億元,其中,綠色循環項目260個,占項目總數77.1%,構建了柞水高質量綠色循環發展新格局。
加速工業轉型,打造綠色發展引擎。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縣建設,強化企業培育,大力引進創新人才,先后創建國家級星創天地2家,省市級研發中心2家,培育科技型企業20多家,科技平臺載體覆蓋30%以上的規模企業。加速傳統工礦企業轉型與新材料產業培育,謀劃了新材料項目39個,為工業轉型發展裝上了新“引擎”。加快中藥科研體系建設,拓展生物制藥、化學創新藥及高端制藥,盤龍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發展特色農業,增強綠色發展基礎。堅持綠色興農、科技興農、品牌興農戰略,實施木耳產業六大行動,先后建成菌包生產廠5家、木耳大棚1800個、生產基地60個、木耳專業村46個,引進木耳龍頭企業7家,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點贊“小木耳,大產業”。積極扶持農、林、畜、漁、藥等特色產業發展,累計建成西川、金米等市級以上農業園區15個,培育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家,發展電商經營主體170多家。
繁榮旅游三產,激發綠色發展活力。以鞏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縣為抓手,大力實施“旅游+”“+旅游”戰略,全力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建成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4家,國家最美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旅游示范村10個,開發旅游產品80多種,三產服務業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3%。營盤成為西北首個“國際慢城”,先后榮獲中國最佳魅力旅游名縣、省級旅游示范縣等榮譽。
當好秦嶺衛士,筑牢綠色發展屏障。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修訂完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總體規劃》,持續開展“三大”保衛戰,全面落實“河長制”“田長制”“林長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5年達到330天以上,主要河流監測斷面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全面落實節能減排舉措,萬元GDP能耗下降4%,柞水先后榮獲國家生態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天然氧吧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