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瑩雪)近年來,柞水縣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優化科技工作環境、大力推進科技項目,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對經濟社會的引領、帶動和支撐作用持續增強,開創了科技工作與經濟發展“互動雙贏”的良好局面。
強化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縣上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星創天地2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級縣域創新試驗示范站1家、科技示范村1個。指導中小型企業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并開展科研活動,完成27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入庫工作。搭建平臺,聘請李玉院士等20名知名專家,成立創新發展科技助力團,定期為全縣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會診,并根據各鎮村各企業技術需求,安排54名科技特派員、27名“三區”人才下沉一線進行指導。
推進科技項目,提升扶貧實效。圍繞支持主導產業發展,爭取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項目4個,總投資1000萬元;省級綠色通道項目11個,總投資210萬元;市級科技計劃項目5個,總投資70萬元;落實2019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定向項目資金1031.84萬元,吸納帶動貧困群眾1920人增收。同時,在科技項目建設上千方百計搶工期、趕進度,西川現代中藥農業產業科技試驗示范園項目全面竣工,食用菌技術研究示范基地啟動建設。
實施科技延鏈,木耳產業快速發展。積極支持企業開展木耳精深加工,借助科技部第30屆扶貧團柞水執行團力量,聯系協調國內木耳產業資深專家和實力企業來柞考察。堅持不懈跟進推動,目前已引進國內食用菌精深加工企業與柞水部分企業開展合作對接,廣東粵旺集團等企業擬來柞水投資開發木耳深加工產品。同時,支持柞水縣內企業研發出了原味木耳飲料、木耳復合肽飲料和各類木耳醬等產品,并開展木耳新產品試吃活動,有效提升了柞水木耳附加值、延長了產業鏈條。
擴大成果外延,中藥產業提速換擋。通過推動柞水木耳產業,探索形成了“三點一線”科技驅動脫貧產業發展的新機制,并積極將該機制應用于柞水中藥材產業發展,收效顯著。縣上建成了中藥產業科技示范園,開展白芨、天麻、丹參、五味子等中藥材育苗10余畝,在全縣建立8個種植基地;開展柞水道地中藥材規范化生產技術研究,完成示范種植600余畝;引導縣內中藥材種植企業開展產地初加工,支持盤龍、歐珂等縣內醫藥龍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提升中藥材加工水平;加強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科學院、中藥協會、廣藥集團等部門和企業的對接,幫助聯系中藥材企業采購柞水道地中藥材,拓展銷售渠道,努力讓更多貧困群眾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