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梁川)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柞水縣緊盯目標任務,突出重點、精準施策,通過織牢“五張網”,確保脫貧攻堅高質量圓滿收官。
織牢產業發展網。圍繞“一主兩優”“一村一品一主體”扶貧產業發展布局,將保險機制引入貧困戶產業發展,新建木耳吊袋大棚500個,完成木耳種植4500萬袋,發展“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種植農戶1100多戶,發展訂單中藥材基地3萬畝,實施“菜籃子”等短平快項目21個,引導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發展畜禽養殖,生豬存欄3.97萬頭,土雞存欄15萬只,新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兩個,新增入庫項目38個,涉及扶貧產業投保參保實現全覆蓋,惠及11345戶39413人。
織密就業增收網。推出穩企穩崗就業15條措施和產業發展50條獎勵扶持政策,精心實施就業幫扶工程,搭建對接平臺,強化技能培訓,加大獎補力度,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一人實現就業增收。截至目前,柞水縣共開展線上求職招聘活動47場次,發布崗位信息4萬多條,向縣外輸出貧困勞動力8318人,“點對點”輸送農民工1212人,新增扶貧公益崗位585個,安置貧困勞動力2199人,23個就業扶貧基地、社區工廠全部復工,帶動就業620人,獎勵扶持吸納貧困戶就業企業,兌付各類就業扶貧補貼7661人639.84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2萬元,全縣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112人,較2019年增長29.7%。
織全特困兜底網。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戶逐人進行全面摸排,對尚未納入兜底保障的未脫貧人口特別是無法依靠產業扶貧和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戶精準識別、精準認定,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目前,累計為農村低保2845戶6725人發放低保金8021萬元,發放臨時救助1.21萬戶3669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5089人2125萬元,全縣符合標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員參保,年滿60周歲建檔立卡貧困戶均按月足額發放待遇,基本養老兜底保障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同時,水、電、視、訊等基礎設施全部建設達標,為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織好收益聯結網。縣上出臺《關于獎勵村干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施細則》,推行“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與9個鎮辦、79個村13644戶貧困戶均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發展集體經濟,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紅”“保底收益+超產分成”“保底價+市場價上浮”等分配方式,實現互利共贏。完善村級集體經濟財務“記賬代理”制度,落實省級扶持集體經濟組織項目25個,鞏固擴大其他集體經濟扶貧產業項目54個,落實中央扶持資金1250萬元。織細返貧監測網。出臺“分級管理、三色預警”監測預警機制,建立縣、鎮、村三級致貧返貧因素監測網,對重大自然災害戶、家庭重大變故戶、家庭突發重病戶、獨居老人戶、重度殘疾戶、創業失敗戶等具有返貧風險的六類人群開展定期走訪、隨機走訪、專題拜訪、及時回訪,全方位常態化監測,逐一建臺賬、列清單,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制定針對性幫扶措施。目前,已監測預警126戶,制定幫扶措施580多條,返貧致貧風險全部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