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侯彥亮)近年來,柞水縣以文化自信引領農民脫貧自信,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以文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堅持正面引導,匯聚扶貧正能量。聚焦“扶志六大行動、培育六型農民”活動,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積極開展脫貧之星、致富帶頭人、好兒媳、好公婆等評選活動,將扶貧扶志扶德緊密結合,重獎勤勞致富的脫貧典型,用榜樣的力量激發脫貧斗志。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通過微柞水、脫貧微前沿等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使脫貧摘帽好做法、好成果能夠及時地宣傳和展示,全面傳播柞水好聲音,弘揚社會正能量,引導黨員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強化宣傳教育,激發脫貧新動能。以脫貧政策、脫貧致富典型事跡、孝老愛親、移風易俗等為素材,排演一批主題鮮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巡回演出,充分發揮縣劇團和民間業余文藝團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通過演出的形式送政策、送典型、送精神、送文化。
深入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巡回各鎮辦、村組、社區免費播放優秀電影,同時插播生產技術類、先進模范類科教片和宣傳片,不斷豐富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脫貧攻堅注入“精神之鈣”。豐富文化生活,建強文化主陣地。根據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需要,重點做好各村(社區)、移民搬遷點的文化設施完善工作,穩步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大力實施全民閱讀普及工程,不斷規范農家書屋管理,全力提升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積極組建鎮辦、村組“民間文化藝術團體”網絡體系,精心培育農村文化人才,吸納鄉賢骨干,不斷壯大農村文化隊伍,為精神文化脫貧打牢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