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劉媛 劉康) 今年以來,柞水圍繞“剩余人口穩定脫貧、全縣整體摘帽”目標,聚焦“一補兩送一議”和“兩推進、兩完善”工作,抓住春季有利時機,穩步推進各項政策落實,全力提高脫貧工作實效。
新年上班第一天,柞水縣召開全縣脫貧摘帽誓師大會,全縣9個戰區均遞交“軍令狀”,吹響了全縣整體摘帽的“沖鋒號”。扎實做好三級書記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一委兩部十辦兩組”行業部門主動作為、精準施策,高質量、高效率推動政策落實。“四支隊伍”主動出擊、沖鋒在前,全力以赴打好頭陣,督查組動真碰硬、真督實查,全程跟蹤督辦落實,倒逼工作取得實在成效。
圍繞“一主兩優”脫貧主導產業,大力實施木耳“千棚工程”,積極探索推行“借棚還耳”“借袋還耳”模式,在社川河沿線及北線7個鎮辦14個村建設吊袋大棚600多個。大力推進金井河流域“百里藥谷”建設,發展林藥種植3450畝、林下養殖5萬頭(只、箱)。持續深化旅游“四聯”扶貧模式,朱家灣、石甕社區等18個村(社區)鄉村旅游示范村全面推進,就近就地解決206名貧困群眾就業。
積極推進就業培訓。開展“春風行動暨寧商勞務協作專場招聘”“就業援助月”等系列活動。征集崗位信息5000多條,舉辦招聘會8場次,達成就業意向2000多人次,已有組織向南京、西安等地輸出貧困勞動力580多人。加強與陜西遠元集團、西安米多多培訓公司合作,實行“技能+推薦”就業,已開班兩期,參訓110人。
有序推進“兩房”建設。22個移民小區基礎設施“小配套”“大配套”項目全部到位,3700多套安置房全部達到入住條件,新建的灣潭子、黃金兩個社區工廠已開工,集中安置小區“雙示范”創建工作穩步推進。
扎實開展“一補兩送一議”。5918戶脫貧戶、8個退出村脫貧措施和成效信息采集、1379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信息核實全面完成。編印政策讀本4.5萬本、明白卡1.75萬份,開展集中宣講30多次、文藝演出6場次。對涉及木耳產業發展的鎮辦“四支隊伍”成員、村集體經濟管理人員、從事木耳種植的貧困群眾,逐鎮辦分期進行專題培訓,保證木耳產業健康發展。
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新建縣鄉路2條34.7公里,改造干線路2條39.97公里,完善、美化農村道路31條218公里,實施農村道路安保工程68條213.7公里,全面完成2019年新增“油返砂”整治工作任務。2019年計劃實施的石鎮供水改擴建、小嶺鎮、曹坪鎮供水以及9個非貧困村安全飲水工程均已開工建設,完成總工程量的30%。
持續開展扶志扶智。持續開展“扶志六大行動、培育六型農民”活動,發揮好“一約四會、紅黑榜、愛心超市”平臺載體作用,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今春以來,累計開展實踐活動300多場次、評議表彰先進典型4250人次,評選表彰“脫貧示范戶”60戶,舉辦脫貧戶與貧困戶“兩戶見面會”1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