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春民 肖青坪)“在我兒子結婚最美好的時刻,我卻違規收取了村干部和部分群眾的禮金,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給家人沒有增光反而丟了臉,想來真是后悔,鎮紀委給我黨紀處分我一點也不怨恨……”近日,柞水縣瓦房口鎮金星村黨員熊某在接受回訪時如是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瓦房口鎮實行辦案組與當事人面對面談話制度,對每一案件在初核清楚轉入立案程序后,由辦案人員對其進行談話談心教育,面對面進行分析,指出錯誤,查找原因,幫助改正,指導當事人撰寫檢討書和懺悔書,交辦案組進行審核把關,直到當事人深刻認識自身錯誤、認清錯誤發生的原因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目前,該鎮已督促違紀人員寫出檢討書和懺悔書30多份,通過面對面教育,確保當事人自覺改正并防止錯誤再次發生。
截至目前,該鎮已對2016年以來的27名受處分人員進行了“面對面”談心談話回訪,對3名不在當地和不愿接受面對面回訪的受處分人員進行了電話回訪,回訪率達到了100%,真正讓他們感受到黨紀的嚴肅、組織的關心、社會的公平正義。
“現在,我們辦案人員集中力量查清案件主要違紀事實,在較短時間內把違紀性質搞清楚,把證據固定好,進而抽出更多時間做好后續工作,實現了執紀審查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紀效果的有機統一。”瓦房口鎮監察室主任劉蒙說。
該鎮還堅持以案促改工作,就是在案件查辦后,通過深入剖析發案原因,研究案發規律,找準和堵塞制度漏洞,建立長效機制,做好執紀審查后續文章。從違紀行為產生原因等方面,深入剖析體制、機制方面暴露出的薄弱環節,及時作出紀律檢查建議書,做好廉政風險防范,打通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做好警示教育上的“宣傳員”。堅持用“身邊事”教育好“身邊人”,擴大執紀審查的后續效應,達到“查處一案、震懾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