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任一方)今年以來,鎮安縣紀委監委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餐飲質量安全突出問題,以開展假冒偽劣產品食品集中整治為契機,通過開展“三大活動”,建立“四五機制”,落實“五項措施”,推動多部門聯合發力,精準施治,著力打造“來安去安·食安鎮安”品牌,全力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開展“三大活動”,摸清底數抓整改。在全縣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由縣紀委分管常委帶隊,組織黨風政風監督室、信訪(案管)室、派駐紀檢監察組和行業主管部門,采取聽取匯報、調閱資料、數據比對、現場核驗、個別訪談、走訪座談等方式對全縣餐飲質量安全問題開展大調研,找準問題隱患。督促縣市場監管局、公安局、衛健局等行業主管部門開展大中型餐飲質量安全問題大排查,摸清底數、建立臺賬,累計排查餐飲服務單位971戶、大中型超市25個,責令整改風險隱患問題241個。督促縣市場監管局聯合公安、水利、衛健等部門開展保水蝦、環境衛生、餐飲安全等執法大檢查,關停餐飲單位5家,責令整改24家,立案7件、行政處罰7件1.04萬元。
建立“四五機制”,規范標準強治理。督促縣市場監管局發揮行業監管主責,圍繞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環境衛生、監管責任等方面問題,建立“五統一、五禁止、五環節、五提升”機制,縱深推進行業規范治理,嚴格落實菜單名稱、食材質量、菜品分量、銷售價格、進貨臺賬“五統一”;嚴守加工來源不明肉制品、以次充好、以合成肉冒充牛羊肉、加工使用“回收菜”,加工野生動物“五禁止”底線;狠抓硬件環境、食材質量、加工過程、餐飲具管理、添加劑使用等5個關鍵環節。同時,明確21項重點任務,確保實現餐飲質量安全基礎保障、源頭管控、規范操作、衛生安全、合規管理“五提升”。
落實“五項措施”,凝聚合力提質效。加大案件查辦力度,落實縣紀委常委包抓機制,嚴查制假售假背后的責任問題,處置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履職不力問題線索2件,查辦無食品經營許可案件1起。夯實包抓責任,落實餐飲服務主體責任和屬地包抓責任,建立“行業部門+鎮(街道)+村(社區)+組(片區)”四級共治體系,明確7名科級領導包抓片區,56名干部與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結對,督促指導餐飲服務單位按期達到整改目標,解決餐飲服務單位不想改的問題。細化行業規范,收集整理規范標準及法律依據等資料8項,制定《餐飲單位專間建設基本規范》等管理制度7項,解決餐飲服務單位不會改的問題。落實剛性措施,執行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首次限期整改,二次行政處罰,三次降級公示,嚴重違法吊銷食品經營許可、禁止個人從業”,解決餐飲服務單位不愿改的問題。堅持開門整治,邀請相關部門、檢驗機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消費者協會及行業協會等廣泛參與,開展入戶懇談48次,分片召開意見征求會3次,收集意見建議63條,形成齊抓共管、同向發力的餐飲質量安全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