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陳少斌)今年以來,鎮安縣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風建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文化底色,培育時代新人,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工作高質量發展。
鎮安縣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協同推進、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印發《鎮安縣加強與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夯實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協同育人任務,組織開展基層調研活動2次,召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現場推進會1次,發布8項活動項目,一體推進16所鄉村學校少年宮、156個村(社區)文明實踐站點、149所中小幼兒學校“德育”團隊、“紅領巾法學院”主體責任作用發揮,構建協同育人指導工作新格局。
鎮安縣用好實踐陣地,厚植成長“沃土”,充分發揮縣域11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傳教育職能,強化全縣27個文明實踐基地和50多個文明實踐點作用,廣泛開展紅色基因傳承、學雷鋒志愿服務、“童心向黨”、“思政大課堂”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實踐活動200余場次,堅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對全縣16所鄉村學校少年宮進行全面績效測評,總結推廣7所工作成效顯著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先進經驗,鐵廠鎮中心小學等5所鄉村學校少年宮確定為縣級“一宮一品”特色項目培育學校。
緊扣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鎮安縣深入實施“厚德陜西·善行商洛·禮儀鎮安”公民道德實踐行動,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中華經典誦讀、非遺文化展示展演等實踐活動300余場,提升青少年傳統文化素養,堅定文化自信。推選省市縣“新時代好少年”23名,召開事跡發布會,引領未成年人學習身邊榜樣、爭做時代新人。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與文明縣城、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創評活動相結合,聚焦“一老一小”等家庭所需所急,謀劃實施“文明實踐+關愛”特色項目,關心關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開展生活救助、精神撫慰、健康監測、防范詐騙、智能技術運用等志愿服務,引導群眾走出“小”家、服務“大”家。深化“鎮安文明有禮二十八條”社會實踐活動,廣泛開展健康公益、親子閱讀、鄰里互助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開展中小學生“講、學、做”文明禮儀活動280余場次,讓孩子知禮儀、懂規矩、明事理。
鎮安縣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深化家庭文明建設,細化文明家庭創建標準和內容,選樹推評市級文明家庭8戶,設立線上線下光榮榜,發揮標桿示范作用。強化黨員和干部群眾家風建設,倡導廉潔治家,嚴格家教家風,從嚴管好家屬子女,教育督促子女遵紀守法、勵志向上。樹立家庭教育鮮明導向,推進家規家風家訓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學校、進社區、進網絡,縣融媒體開設“傳承好家訓、弘揚好家風”宣傳專欄,刊播優秀家風家訓故事48期,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傳承優良家風,培育淳樸民風。
鎮安縣統籌宣傳、民政、教體、文旅、執法等21個成員單位力量,常態開展“掃黃打非”、規范娛樂場所和文化市場秩序、凈化校園周邊專項檢查整治行動,開展“法治禁毒”“e路守護”“護苗·綠書簽”等“護苗”教育服務300余場次,營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和校園治安環境,形成各負其責、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