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 矛)11月20日,記者從中國郵政集團鎮安縣分公司獲悉,今年以來,鎮安縣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指示要求,聚焦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創新郵件配送模式、更新物流處理設備、完善靠前服務理念,有效破解行政村末端物流配送、物流快速增長處理、高山農產向外流通等難題,打通經濟運行物流堵點,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模式創“新”,打通物流配送末端堵點。鎮安縣堅持“政府引導、郵政主導”的原則,構建“郵企合作、交郵合作”物流配送新模式,充分發揮快遞企業前段配送到城市的便捷性和郵政后段配送直達鄉村的廣泛性等優勢,實現雙方物流資源共享復用,完善縣鎮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打通全縣行政村物流配送的末端堵點,實現“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目前,郵政和縣內5家主要快遞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建“郵企”配送路線6條,覆蓋14個鎮中心,日均配送社會郵件量超2.8萬件,全縣建制村實現快遞服務全覆蓋。
設備添“智”,提升物流處理效率。鎮安縣率先開啟智慧快遞業務,在城鎮線路間投入4輛無人智能物流配送車,全車配備11個攝像頭,定位地圖精度以厘米計數,配備雷達能做出毫秒級響應,單次可運載快遞600—1000件,日均配送1萬件包裹。對縣郵件處理中心開展升級改造,新增80個格口及7個供包臺小件機,實現小件全量自動分揀,改造后郵件處理速度6000件/小時,日均處理量超6萬件,有效實現文件、證件類等各類郵件精準分揀,減少后續人工糾錯工作量,減輕了處理中心用工需求和處理人員工作壓力,全面實現物流環節降本增效。
農特加“郵”,賦能農特產業發展。鎮安縣實行農特產企業物流靠前服務機制,對全縣板栗、魔芋、臘肉等高山農特產資源進行摸排,了解物流收寄需求,并針對“雙11”“618”等產品集中銷售期,加大人力、車輛投入力度,嚴控配送時效,嚴格落實服務質量監督機制,助力小鎮“山貨”搭乘“電商快車”,銷售渠道對接全國大市場,進一步加速打造高山農產大縣。截至10月底,全縣共收寄魔芋、臘肉等高山農特產品62萬余件,實現農林牧漁增加值6.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