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胡慶斌 羅 霞)近年來,鎮安縣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全面落實財政支農惠農政策,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加強財政監督檢查,不斷提高銜接資金使用效益,有力支持鄉村振興戰略。
鎮安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制度,2021年以來,共計投入財政資金33.38億元。其中,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2.13億元、行業專項資金15.11億元、蘇陜協作資金4.08億元、其他資金2.06億元,為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三農”領域,形成多元投入保障機制。2021年以來,累計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7343.3萬元、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723.24萬元、農機購置補貼18萬元,穩定種糧農民收益,調動農民積極性。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5個,總投資1.79億元,總建設規模12.2萬畝。完善“一事一議”項目申報審核機制,投入2790萬元支持農村公益事業項目建設。安排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2527萬元,增強農業產業抵御風險能力,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縣財政局與鄉村振興等部門成立聯合檢查組,每年開展銜接資金監督檢查不少于4次,每季度指導部門和鎮辦銜接資金績效動態監控,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限期全面整改提升,督促指導項目建設,加快資金支付進度。積極配合審計部門開展專項審計,確保銜接資金安全使用。
縣上加強績效管理,充分發揮資金效益。在資金安排上,嚴把資金使用方向關,嚴格執行資金使用“負面清單”,按照村申報、鎮辦審核、縣審定的程序精準使用銜接資金,精準安排資金使用,銜接資金產業占比逐年提高。在績效管理上,按照“花錢必有效,無效必問責”要求,完善資金管理辦法,細化績效管理操作指南,落實部門工作職責,規范績效目標申報、審核、批復和運行監控,突出部門自評、自評抽查和財政評價,不斷加強資金績效管理,鎮安縣連續六年被評為銜接資金績效評價A類縣,共獲績效評價獎勵資金3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