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澤平
“去年以來,我們鎮上迎接上面檢查數量明顯減少,到縣上開會次數也少了,這樣就有了更多的時間走村入戶,了解群眾生產生活。”1月3日,正在巖屋村調查脫貧人口收入情況的鎮安縣大坪鎮黨委書記鄒專說。
文風會風連著黨風政風,反映干部作風,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扎實做好第二批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工作,我市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批示作出安排,市委常委班子成員以上率下、帶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到基層調研檢查一律采取“四不兩直”、“解剖麻雀”、現場辦公等方式,面對面研究解決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安全維穩、基層黨建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為基層排憂解難,有力推動工作落實。
市委辦公室針對主題教育期間檢視出的“文山會海”問題,制定出臺《整治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納入專項治理、黨委督查和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壓緊壓實責任,明確任務清單,推動落地見效,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工作。
2023年11月17日,市委辦抽調縣級領導帶隊,組織相關科室業務干部,按照“四不兩直”的要求,采取“查訪結合”方式,到商州區委辦公室、洛南縣委辦公室以及部分鎮(街道)開展整治“文山會海”問題專項督導調研。調研過程中不召開會議,不聽取工作匯報,不干擾基層正常工作,通過走訪了解,查閱收發文記錄和會議記錄,現場指出并整改12項,提出工作建議8條,下發糾錯函6件。2023年,市委配套類文件數量同比減少41%,累計向縣區和市級有關部門下發提醒、糾錯函22份,90%以上的全市性會議都采取了視頻會、現場會或“套開”的方式,為基層同志騰出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
我市緊盯“督查檢查過多過頻”這一頑癥,建立督查檢查計劃管理和審批報備機制,對沒有列入年度計劃的督查檢查事項,要求部門不得自行組織開展,對臨時需要開展和緊急突發事項的督查檢查,嚴格報備審批,不斷簡化程序、改進方法,壓縮規模時間。“我們通過督查檢查計劃管理和審批報備機制,找準減負工作的痛點、難點、堵點,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嚴防年度計劃執行跑偏走樣、形式主義突出問題,2023年市級督檢考核數量從清理規范前的150項壓減到51項,切實讓基層負擔減下來、工作效能提上去,推進為基層減負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見效。”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張小龍介紹。
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切實為基層干部“松綁”,我市還大力推進“智慧治理”,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市、縣、鎮、村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研發手機APP一鍵呼叫管控系統,整合公安、水利、環保、應急等部門5000多路監控,推行“智慧政務”“網上巡查”“互聯網+執法”,全市目前共建設智慧數據平臺184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