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陳少斌 陳維智
2023年國慶節,群眾與國旗同框。
2023年元旦,志愿者走進回龍鎮萬壽村義寫春聯。
鎮安主角生態休閑公園,荒灘變美景。
秦嶺深處的生態康養小城鎮安
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公益廣告隨處可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農貿市場提質升級;街頭巷尾,一抹抹“志愿紅”隨處可見;口袋公園里,嬉笑的孩童留下清脆的笑聲……
12月的鎮安縣城,每一張志愿者的笑臉,每一次撿拾垃圾的俯首,每一次斑馬線前的禮讓,都展現了栗鄉鎮安文明縣城創建的成果。
淬煉“繡花功” 編制錦繡圖
教場路西南側的花園小區,是一條背街小巷。問起近年來最滿意的變化,經營服裝店的張天明毫不遲疑地說:“‘空中蜘蛛網’不見了。”
以前,城區各種線桿遍布大街小巷,各類線纜盤踞空中,密密麻麻,猶如一張張“蜘蛛網”,不僅影響市容市貌,也存在安全隱患。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工作成色如何,最終要靠問題解決成效來檢驗。
鎮安縣著重從城市空間形態、建筑風格、路網結構、高層布點及夜間亮化等方面入手,在精準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上下功夫,實施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改造、公共服務設施、城市管理提升等城建工程。目前,城市管網工程已建成了管溝29.5公里、管程228公里、人井370個、手井194個。一期工程高速路口至開元示范段18公里全面落地建成,二期工程11.5公里也基本完成,城區功能更全、環境更美、交通更暢、生活更便捷。
打好“組合拳” 繪就風景線
“工作壓力小了很多。”這是今年交警城區大隊民警陰生武外出執勤時的最大感受。
第一個變化是騎電動車不戴頭盔的人少了,偶有疏忽忘記的,也虛心接受教育勸導。“我這個頭盔是當時在路上領的,那時嫌麻煩不想戴,現在不戴上心里就沒底。”市民蔣彩云說。如今,縣城里那一個個色彩各異的頭盔,已成為一道亮麗、時尚的流動風景線。
第二個變化是電動三輪、四輪車違規上路的少了。去年以來,鎮安縣在城區開展電動三輪、四輪車專項整治行動,成效顯著,中心城區交通事故接處警與去年同比下降18%。
同時,通過依法暫扣無牌無證電動車、查處拖移違停車輛、查處酒駕和醉駕等常態強力的整治、長效精細的管理,創造了更加文明、和諧、暢通的交通環境,營造出了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圍。
“現在增設了便民市場,我們有了固定的賣菜攤位,城管干部還為我們提供熱水,真的是太貼心了。”北城社區的菜農老張深有感觸地說。老張在西溝路口擺地攤賣菜20多年了,縣上在教場路規劃建設臨時攤位點后,他再也不用搶占地攤賣菜了。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創文的舉措就落到哪里。鎮安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出基礎設施、市容市貌、社區環境、市場管理等十大攻堅提升行動,開通縣委書記受理投訴舉報郵箱和縣長專線電話,推行“您有急難愁盼事,縣長面對面聽您說”晚茶會,面對面懇談、心交心化解,收集社情民意78條,解決群眾就學、就醫、住房、出行等民生問題61個,增建公廁8座,開發停車位3200個,切實解決了一系列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解決“痛難堵” 做足宜居篇
在鎮安縣永樂街道王家坪高速路口,蜿蜒的公園綠道、巨幅的《主角》封面彩繪、橋墩臉譜畫像,無不吸引著來往人們的眼球。昔日臟、亂、差的荒廢河灘地,搖身一變成了家門口的網紅打卡地,市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據鎮安縣委宣傳部部長焦榮煜介紹,主角生態休閑公園是一座集休閑健身、生態修復、環境整治、文旅融合于一體的綜合性休閑公園,實現了“荒灘”變“寶地”的目標,形成了“山水融合、景城融合、人城融合”的生態景觀。
“補齊縣城短板弱項,破解縣域發展瓶頸”。這是鎮安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做出的莊重承諾,也是創建工作需要全力攻克的“硬核”。鎮安圍繞建設“西安后花園、秦嶺最佳康養會客廳”目標,按照“補齊短板強功能、精雕細琢提品質、實施兩改抓更新”的思路,加快縣城建設步伐,推動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大力實施拆除違規廣告、違法建設、多余家具“三拆”擴空間,建設幸福家園、口袋公園、休閑樂園“三園”提品質,改造路面、墻面、門面“三面”美市容,推動雨水入河、污水入廠、線纜入地“三入”優環境,拆出土地和空間9.8萬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公園、口袋公園21個,建成塑膠休閑健身步道21公里,塑膠面積達1400多平方米,實施棚改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4個,平整河道6.5公里,埋設雨污分流管網15.6公里,線纜入地28公里,道路“白改黑”13.8公里,實施樓宇外墻面、外立面改造升級約35萬平方米,規范門頭牌匾3000塊,城區主干道路重點地段亮燈率100%,背街小巷、居民小區等次干道亮燈率達98%以上。
當好“主人公”護好一座城
城市之美,最美在人。
樓道的整潔清爽,有市民主動清掃、長效保持;道路的安全暢通,有市民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廣場的和諧有序,有市民遵規守矩、自發維護……
鎮安縣發布推行《鎮安文明有禮二十八條》《“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時代新風”倡議書》,創作編排動漫、快板等文化產品11個,開展道德講堂、移風易俗等宣講活動,惠及群眾10萬多人。廣泛開展文明家園、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新風等主題活動,教育引導群眾勤儉節約、抵制陳規陋習。
縣上還組織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發揮縣、鎮、村17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和156個村(社區)192支志愿服務隊作用,實施“小宣講、小演出、小公益、小推廣、小培訓”文明實踐活動。建立“積分量化+清單管理”工作機制、“道德銀行+小榮譽”評選機制、“道德銀行積分+愛心超市”獎勵機制,印發積分存折,將敬老愛幼、鄰里關系、公益事業、摒棄陋習惡習等指標進行量化,激發所有市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積極性,全縣已累積“道德分”20多萬分,兌換各類物品價值60多萬元。
在從上到下的共同努力下,鎮安縣創建全國“最美家庭”2戶,省、市“五美庭院”示范村4個、示范戶20戶,“三秦五好家庭”5戶,市(縣)級“最美家庭”100戶,建成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2個。
一城文明風,滿目幸福景。一個個日新月異的變化可看、可感、可觸,一份份沉甸甸的創建清單轉化為群眾的幸福賬單。面向朝陽,懷揣夢想,鎮安人正聚力前行,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追求文明城市的憧憬與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