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陳風軍 靳天龍
“走了幾輩人的泥土路,今年縣上給我們修通了水泥路,再也不會‘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了。”5月22日,鎮安縣廟溝鎮三聯村七組79歲的村民余鳳全提起家門前的通組路,心中滿是感慨,“現在不管是去田間地頭轉悠,還是去鎮上購物,都比以前方便多了。”
鎮安縣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為加快推進鄉村建設,該縣全域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通組道路建設,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據統計,從2021年8月至今,鎮安縣15個鎮(街道)、154個行政村(社區)完成通組路建設199條、480多公里。
修出一條放心路
要想富先修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村莊內部道路硬底化建設,是關系到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大事。
“通組路路基寬5米,路面寬3.5米,厚度18厘米,我作為旁站監理全程參與了施工,水泥路質量好,老百姓也放心。”廟溝鎮三聯村七組組長丁仕學說,在通組路建設中,為了保障通組水泥路工程質量,縣上專門聘請了政治素質強、有擔當的村組干部、代表、委員擔任施工旁站監理,參與日常監督工作,形成全方位、常態化的監管機制。
今年50歲的陳振華是三聯村村民,常年外出打工,修通組路的時候,他回村參與了建設。
“我是接到了村干部的電話,讓外出務工群眾回家修建通組路。在家門口干活,我每天掙200多元,既給自己村修了路,還掙了錢。”陳振華說。
在通組路修建過程中,鎮安縣以干佑河為界,劃分了東西兩個片區、五個指導組,每個指導組由兩到三個鎮(街道)負責監理,兩名片長每月兩次全覆蓋巡視,每個鎮(街道)設有監理負責人,每條通組路有旁站監理,充分保障了通組路的建設。
修出一條民心路
行走在鎮安縣農村道路上,一條條筆直寬敞的水泥路、一張張洋溢著笑容的臉龐,勾勒出生機勃發的新氣象。
“自從這通組路修好后,我這農用三輪車出行方便多了。以前,去鎮上送貨和采購要走40多分鐘,遇到下雨或者下雪就沒有辦法出去,現在20多分鐘就到鎮上了。”廟溝鎮金葉葉烤煙合作社負責人方洪武說。
鎮安縣將交通事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考慮,按照公路建設與綜合交通規劃相結合、與城鄉協調發展相結合、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結合的“三結合”原則,明確了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通組路建設采取“互聯互動,協力推進”的辦法,包抓干部定期帶隊組織相關部門和鎮村相關負責同志深入項目施工現場,及時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保障。
“以前收購農產品的客商就不到我們村里來,村民只能用牲口馱到鎮上去,修好通組路后,今年客商直接把車開到我們村里,群眾生產生活也方便多了。”高峰鎮營勝村黨支部書記樊小琴說。
營勝村距離縣城62公里,位于鎮政府以東16公里,該村大力發展蘭花、烤煙、魔芋等產業,如今通組路建成,將推動該村產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鎮安縣以創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為目標,緊扣交通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助推高質量發展之基的理念,深化農村公路管護體制改革,解決了農民的出行難問題,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加速度”,鋪就了一條民心路。
修出一條安心路
一路通,百業興。鎮安縣把通組路建設作為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設秦嶺山水鄉村、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的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來抓,一條條通組路成了惠及村民、造福群眾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據了解,2022年鎮安縣通組路建設任務共102條333公里,施工總承包共劃分54個標段,合同造價共計1.85億元,其中路基造價約0.52億元,路面造價約1.33億元。
為了加快通組路建設,鎮安縣成立了通組路項目建設管理處,管理處內設工程建設和環境保障兩個辦公室,全力服務項目建設。
今年以來,鎮安縣堅持以“樹立項目意識,堅持項目帶動,依靠項目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扎實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確保大坪鎮巖屋河至柞水鳳凰公路鎮安段(一期)縣鄉公路項目建成通車,完成1條資源產業旅游路、2座橋涵配套、2座危橋改造、57條自然村通硬化路、30條通村聯網工程、3條通村公路完善工程、22條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等既定年度建設任務。
隨著通組路建設的逐步完成,曾經的阡陌交通已然成了幸福的康莊大道,將有效帶動鎮安縣農村特色產業、鄉村旅游、新型城鎮化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為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進一步提升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