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青銅關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側記
青銅關鎮童話磨石溝生態康養度假示范區
青銅關鎮豐收村千畝烤煙基地
本報通訊員 寇文瑞 蔡 丹
黨的十八大以來,鎮安縣青銅關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盯追趕超越目標,圍繞構建“一廳四地”目標定位,依托4A級景區塔云山和童話磨石溝建設,緊抓秦嶺山水鄉村片區建設機遇,不斷推進農旅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生態康養旅游小鎮,助推鄉村全面振興。青銅關鎮成功創建市級文明鎮,豐收村被授予國家旅游扶貧示范村、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榮譽稱號,豐收村黨組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原豐收村黨支部書記被推選為全國十九大黨代表。
固本強基筑堡壘
青銅關鎮以黨建陣地建設為抓手,深入開展“黨建領航.紅映栗鄉”黨建主題活動,倡導建設陣地與凝心聚力并重,打造了集黨務、村務、醫務、商務、事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重讀入黨志愿書、唱國歌、為黨員過政治生日四項活動,建立理論學習、激勵擔當、教育管理、服務群眾、整改落實五項機制,創新開展以講領學、系統化解讀,以制促學、規范化落實,以研助學、實效化運用,以考賽學、常態化檢測四學四化活動,推動黨內組織生活從“做沒做”向“優不優”轉變。創新開展“黨心民心聊天室”,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拉近黨群干群關系。推行“考閱煉評”制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不斷增強支部班子凝聚力向心力。結合“兩委換屆”,按照“好人治村、能人強村”模式,突出“雙好雙強”標準,通過“選、挑、換、配、留、派”等措施,推選產生18名政治覺悟高、群眾口碑好、工作能力優、守紀意識強、更為年輕化的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進一步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骨干力量,增強班子整體功能。推行村級后備力量梯隊建設創新“1249”機制,培養村級后備干部72名,確保黨的基層基礎堅強有力。
典型引領激活力
青銅關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堅持產業興與鄉村美相結合、人造美與自然美相結合,統籌資源、因地制宜,引領能人大戶、“五老”人員、鄉賢會成員、黨員群眾代表等,群策群力,集中開展清理三堆、道路亮化、房屋粉白、“四小園”建設等8項工程,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探索出了“黨建+鄉村建設”的特色路徑。結合“三百四千”工程和“黨建領航,紅映栗鄉”主題實踐活動,在全鎮創新開展了“五個領辦”工作機制。即在全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開展每個支部領辦一項集體產業、每名“頭雁”領辦2戶以上農戶帶富奮飛、科級干部領辦一個以上“歸雁”人才建家鄉,鎮、村班子成員領辦一個招商引資項目、駐村單位領辦一項重大項目。全鎮已有56名黨員引領610戶農戶發展烤煙、種植中藥材7000畝;16名科級干部引領21名返鄉“歸雁”在家鄉領辦企業、發展產業;支部領辦12個集體產業,招商引資1.7億元,簽約落地4個項目。
產業發展促增收
青銅關鎮堅持立足各村實際,挖掘優勢資源,探索推行資產盤活型、筑巢引鳳型、能人帶動型、支部引領型、抱團發展型“五型”經濟發展模式,針對發展狀況,村黨組織牽頭、黨員帶頭,采取“黨組織+農民專業合作+基地+農民”的發展模式,壯大主導產業,增強村級經濟實力。全鎮發展烤煙5500畝,累計種植密植桑園9000畝、中藥材8100畝,年飼養畜禽4萬余頭(只),科管板栗園8500畝、核桃建園6400畝,發展食用菌72.5萬袋。豐收村、冷水河村先后榮獲省、市產權制度改革示范村,8個貧困村光伏扶貧電站建成并投產,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依托塔云山景區資源稟賦,打造豐收村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實現了產業發展、美麗鄉村、精美景區的深度融合,特色農業穩步提升。
生態康養憶鄉愁
青銅關鎮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依托塔云山4A景區和童話磨石溝景區建設,把建設秦嶺山水鄉村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兩拆一提升”為主線,不斷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初步形成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雛形。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行動的原則,改造衛生廁所46座,改造圈舍29座;新建1個垃圾處理場和2個垃圾轉運站、2處污水處理廠;綠化道路5公里、亮化道路3公里、硬化廣場1處;打造文旅融合庭院式民宿農家樂56處、建設小花園、小農園等特色休閑區3處,輻射冷水河、東坪、豐收3村的磨石溝秦嶺山水鄉村示范帶初步建成,村容村貌、鎮容鎮貌煥然一新。青銅關鎮瞄準生態康養旅游這一定位,以綠色鄉土味的農產品吸引游客、招攬顧客,以旅游帶動農產品的銷售和發展在磨木路沿線打造了千畝核桃園、千畝板栗園、千畝蠶桑園、千畝烤煙園的“四個千畝”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園,并融合觀光、采摘、銷售元素,讓游客親身體驗綠色農產的鄉土味,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夢幻磨石已經成為鎮安全域旅游的一張響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