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魏 華)今年以來,鎮安縣高峰鎮漁坪村以榮獲“全省第二批村級黨組織標準化示范村”為契機,探索實施“三建三化”黨建載體,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將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把富人引進來。漁坪村在冷水魚養殖、傳統種植養殖、中藥材特色種植3個產業鏈上建立3個黨小組,招商引進商洛寶東養殖有限公司和陜西宏法牡丹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形成“黨小組+企業+本鎮富人+產業大戶+農戶”的模式,發展養殖家禽家畜4000多只(頭)、特色中藥材1000多畝,建設“雙層油”基地400畝,帶動戶均增收2300多元。
將黨小組建在治理鏈上,把能人引進來。漁坪村按照全縣“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1844”機制要求,全村劃分14個片區,在社會治理鏈上組建片區黨小組3個,將村民小組長、在村能人引進來,組建以黨員為骨干的應急突擊隊和志愿服務隊,推進黨建、村務、治理“一站式”服務。14名片長累計為群眾代辦養老保險認證、高齡認證等便民服務事項80多人次,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
將黨小組建在生態文明鏈上,把賢人引進來。建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史館、書香小院等主流文化陣地,在文化宣傳、秦嶺山水鄉村鏈上建立2個黨小組,將鄉賢“五老”引進來,參與鄉風文明建設。依托興村治村“智囊團”,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5場次,吸引社會賢達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先后資助貧困大學生22人,捐資13.18萬元支持災后重建。
支部建設示范化。圍繞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探索建立周工作項目化管理清單、工作紀實、志愿服務積分“銀行卡”等機制,全方位推進黨建領航強組織、產銷互助強產業、弘揚家風強文明、優化環境強營商、五治融合強治理,打造示范引領型黨支部。
黨員管理規范化。嚴格執行“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以微信推送動態學、主題黨日集中學、紅色基地現場學、走訪上門送教學、線上指尖流動學等方式,加強黨員教育。黨員領辦“我為群眾辦實事”119項,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災后重建有效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服務群眾精細化。加大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監督平臺建設,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優化村級“小微權利”辦理流程,不欠群眾政策賬、現金賬、感情賬。今年累計受理群眾申報事項75件,已辦結67件次。建立“土專家”人才庫,用好用足社保政策,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