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邢渭林)丹鳳縣竹林關紅三軍軍部舊址保護修繕工程,由北京凱萊斯工程有限公司5月實施以來,保護修繕工程進展順利。
據《丹鳳縣志》記載,位于竹林關老街東的紅三軍軍部舊址,是建于光緒二十二年的船幫會館,南北(前后)正殿、獻殿各三間,中間僅留一米天井,硬山頂,雕梁畫棟。現在,拆去政府裝修的頂棚,獻殿云擔的四個龍形木雕雀替仍有一個保存完整。抹去百年的塵埃,東西山墻頂部支撐主梁的木雕墩子完好無損,蓮花形、手臂形圖案栩栩如生。獻殿東西二檁上當年的毛筆字“咸豐三年……”,連同修建工匠的姓名也清晰入目。
1932年11月,賀龍軍長率領的紅三軍退出洪湖后,戰略轉移途經竹林關,1.5萬人宿營雷家洞至王塬村,軍部設在會館廟(也叫楊泗廟),在這里發生了賀龍因不滿夏曦封鎖中央電報、沿途“肅反”迫害大批紅軍指戰員的行動,與夏曦開展了面對面的斗爭,使夏曦在后來的轉戰路上“肅反”有所收斂,挽救了紅三軍的有生力量。1992年4月,該舊址被列為陜西省二級文物保護單位,使這座見證竹林關航運興衰的會館,在紅色光環下保留下來。但由于年久失修,漏雨嚴重,去年來,在省市縣文化、文物部門的支持下,審批了260萬元資金,對竹林關紅三軍軍部舊址實施保護修繕。
另據修繕施工工地的李師傅介紹,保護修繕就是要保持文物原狀不變,有啥修啥,該補的補,修舊如舊,更不能隨意添加。在這次保護修繕過程中,獻殿更換的大梁、柱子、檁條和椽子,以及正殿更換的墩檁條、椽子和柱子,基本保持了原來的樣子;其余屋脊、獅頭、柱子、柱基石、臺階、檐階石全部保持原樣,現已完成工程量的70%,預計10月底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