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 馮永發)“快點啊,《棣花往事》快開場了,再不走就趕不上了……”4月30日,在丹鳳船幫會館游玩的咸陽游客李軍看著手表焦急地催促著拍照的家人。李軍告訴記者,今年“五一”期間,他將自己旅游線路定為滬陜高速沿線,原本定為棣花古鎮一個景點看后就繼續向東南方向走的,但游覽棣花古鎮后,聽說這里的實景演藝《棣花往事》非常棒,他就放慢了腳步,利用時間差到縣城來看看這里有名的船幫會館。
近年來,丹鳳縣在推進全域旅游建設中,以精品景區、鄉村旅游和特色小鎮“三大建設”為重點,突出人文和生態兩大主題,切實抓好旅游開發工作,大力實施科學規劃引領行動、景區品質提升、旅游要素完善、精準宣傳營銷、旅游服務滿意、旅游度假區創建、旅游設施提質等全域旅游“八大行動”,充分發揮丹鳳獨特的生態文化優勢,采取板塊開發的方式,加大項目整合力度,著力推進旅游向全域化發展,全縣旅游產業呈現出以棣花古鎮景區、桃花谷景區、縣城古寨山水、鄉村旅游等為亮點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丹鳳縣發揮名人效應,積極挖掘“六百里商于古道”棣花古驛、著名作家賈平凹故鄉和宋金分界線等人文資源,結合“商于古道”省級旅游文化重大項目實施的機遇,投資修建以棣花為中心的“兩街(宋金街、清風街)、一館(賈平凹文學館)、一荷塘(生態荷塘)”以及棣花驛站、魁星樓、法性寺等景觀,開發了以棣花古鎮宋金文化為載體,集歷史劇情、影視特技特效、觀眾互動參與為一體的商洛首部大型實景演藝《棣花往事》,受到了游客的熱捧。讓文化與旅游在這里相互交融,打出了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丹鳳縣瞄準全域旅游目標,聚合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堅持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載體,做活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文章,以推動已有景區深度開發,使冠山和桃花谷3A級、丹江漂流和棣花古鎮4A級如期創建達標。全面啟動商于古道文化景區二期項目建設,在棣花板塊實施摩崖天街、綠道建設、棣花秀苑、丹江濕地公園等建設項目;在商鎮板塊依托商山四皓文化,實施秦嶺飛行小鎮及四皓碑林園擴建等項目。在龍駒板塊積極挖掘龍駒寨的秦楚文化內涵,開發龍駒古寨文化旅游區,充分展示會館文化、丹江文化、商埠文化、葡萄酒文化、石窟文化等人文魅力,實施丹江漂流提升、國家級丹江濕地公園、葡萄酒莊等建設項目。在武關板塊依托武關古塞文化策劃了武關古城建設項目,現已開始土地征用、流轉、拆遷等前期工作,以形成沿312國道和寧西鐵路“古道、古鎮、古邑、古寨”一線排列、串珠狀分布的文化旅游格局。在抓好精品景區建設的同時,積極抓好毛坪茶文化、馬爐勞模文化、庾嶺紅色文化為主體的美麗鄉村建設,已形成了以各條景觀帶為骨干,鄉村旅游點綴的全域旅游雛形。丹鳳現有國家4A級景區兩個,國家3A級景區3個。
大力加強旅游營銷,先后成功舉辦桃花谷民俗文化旅游節暨陜西省第三屆輪滑公開賽、桃花節暨首屆花朝節等系列旅游節慶活動,精準宣傳營銷,推出了《丹鳳朝陽》《商于古道》等具有丹鳳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歌曲20多首,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大力宣傳丹鳳旅游,丹鳳對外形象和“商于古道·丹鳳朝陽”旅游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據該縣旅游部門統計,今年一季度該縣共接待游客157.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5%和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