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地守候在“學校”門前,等候著講師點名授課,在課堂上能夠聚精會神、工工整整地抄寫學習筆記,課后爭著搶著向講師提問不明白的地方。很難想到,這樣的學習氛圍會在村委會里體現出來,發生在近50名的農民兄弟身上。
4月下旬,以黃花菜、四季豆為主導產業的麻坪鎮峪口村,在扶貧工作隊的爭取下,聘請縣蒼松職校的農技師為村民培訓涉農實用技術,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以前不知道吡蟲啉是病蟲害的克星,更不知道我們這地方不適宜種高稈作物,這下全明白了,今年種植的天麻、黃花菜肯定會有好收成。一年的辛苦不會白忙活!”冀會平興奮地說,這次農業技術培訓讓他增長了見識,學到好多勤勞致富的實用技術。
村上文書杜庭軍介紹,峪口村雖距麻坪鎮不到3公里,距離洛南縣城15公里,但全村472戶群眾大多數分散居住在至今沒有移動信號的溝溝岔岔里,全村15個村民小組中,最遠的離村委會在10多公里,交通不便,信息匱乏。“群眾有頭腦、有想法,缺乏的就是實用技術,農業技術培訓實現了群眾的求知愿望。”
今年46歲的杜福軍家有5口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供養著兩個學生,前兩年他種植的天麻、黃花菜等經濟作物因缺乏管理經驗收入甚微。得知有農業專家前來培訓他第一個報名參加,10天的培訓時間里,杜福軍和其他學員一樣每天自帶干糧,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培訓,認認真真做好每一堂課的學習筆記。33歲的5組村民李雅麗和34歲的10組村民郭媛媛為了能夠學習到實用的農業知識和技術,將自己待哺的孩子帶進了課堂。
“從自帶干糧堅持培訓,到認真聽講不缺席每一節課程,堅定了大家的脫貧決心也提振了扶貧工作干勁。”縣紀委紀檢員、峪口村包扶第一書記譚新樂介紹,豆角、黃花菜和天麻、豬苓等中藥材是峪口村的脫貧主導產業,村上靠此帶動全村126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讓大家盡快掌握實用技術,學會科學種植、田間管理是脫貧關鍵。
支部書記曹新民說,峪口村200畝黃花菜、120畝豆角收獲在即,田間管理尤為重要,一場實用技術培訓不僅僅顯示出群眾的求知欲望,更驗證著峪口村群眾的脫貧志向。他有信心更有決心帶領峪口村貧困群眾早日走向共同富裕,實現脫貧夢想。(李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