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鄭光子)柞水縣堅持把就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通過精準信息、就業需求、技能培訓三項舉措,不斷提高貧困戶勞動技能,擴大就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精準建立貧困信息。制定了“一庫五冊”動態管理辦法,即農村貧困勞動力實名制登記數據庫,貧困勞動力花名冊、技能培訓、轉移就業、自主創業、公益性崗位安置5個數據統計冊。依托貧困村特設公益性崗位人社協理員,對貧困人口進行全面調查,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為全縣11034名貧困勞動力采集了數據信息,其中有就業創業意愿的5642人、技能培訓意愿的702人、轉移就業意愿的3383人、自主創業意愿的416人、公益崗位安置意愿的891人。
精準掌握就業需求。在準確掌握貧困勞動力現有經濟條件、身體狀況和就業技能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其“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等就業愿望,將貧困勞動力分為自主創業、就近就業、轉移就業等不同類型,為3383名有轉移就業愿望和416名有創業愿望的貧困勞動力建立了個人信息檔案,為精準制定就業扶貧措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精準實施技能培訓。整合縣農業、教育、扶貧、人社等部門培訓資源,成立了柞水縣扶貧培訓學校,聯合縣委宣傳部成立了職業技能培訓授課團,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和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愿望,制定《柞水縣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實施計劃》,全面推行“1+3”培訓模式,即對每一名貧困勞動力,開展農業知識、職業技能、扶貧政策3項培訓,重點加大旅游服務、餐飲服務、家政服務等方面技能培訓,做到學用結合。今年共舉辦技術技能培訓班260余場、1萬多人次,實現了有意愿貧困勞動力培訓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