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春榮 屈濤 李鋒)丹鳳縣今年探索“一個信息平臺、一項創建、一廳式辦公服務”等“五個一、五解決”兜底脫貧機制,破解“要兜誰,誰來兜,如何兜,兜得住,兜得好”等問題,助力打贏兜底脫貧攻堅戰。據悉,至目前全縣共保障兜底對象5216戶12390人,發放生活、醫療、高齡等補助資金5730萬元,幫助兜底家庭成員創業就業226人。
建設“一個信息平臺”,解決“要兜誰”問題。按照核定人口、收入、財產、貧困狀況等指標體系,與公安戶籍、工資發放、工商登記、車輛管理、房產登記、養老保險、公益崗位、扶貧信息等11個部門聯手,從16個方面核查入手,準確掌握申請人家庭的經濟收入、財產狀況、人員結構等狀況信息,做到精準識別兜底扶貧對象。把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因殘、因災,無勞動力、缺乏自我發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貧、就業幫扶等措施脫貧的貧困戶,全部納入兜底保障對象和救助范圍。
開展“一項創建”活動,解決“誰來兜”問題。進一步厘清兜底脫貧中鎮辦審核主體責任、縣民政局審批主體責任、行業部門協同監管責任和村級組織配合責任等“四級責任”。做到政策執行、審核程序、民主評議、審批公示、資金發放、檔案管理“六個規范”,全面提升兜底脫貧社會效益。
推行“一廳式”辦公服務,解決“如何兜”問題。縣上整合衛計、民政、保險等行業資源,簡化辦事程序,探索建立農合療、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和政府兜底“四重保障”機制,設立1100萬元兜底脫貧保障金,讓兜底脫貧對象享受醫療救助“一份資料受理,一條線辦理,一站式結算”的“一廳式”服務,今年已為兜底家庭報銷醫療費用930.5萬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開展慈善幫扶,縣內12個重點企業幫扶貧困學生62名,在外成功人士捐資捐物31萬元,有效解決了“如何兜”的問題。
做好“一個結合”文章,解決“兜得住”問題。為了防止貧困代代相傳,該縣把兜底脫貧與促進就業、技能培訓、“三變”改革、公益性崗位開發等有機結合,做好兜底家庭“輸血”與“造血”融合的文章。依托縣內堯柏水泥、華茂牧業等龍頭產業,吸納貧困勞力就業67人;依托武關民樂農村殘疾人扶貧示范基地,扶助35名殘疾人走上種養、修理、加工等創業就業致富路;通過“三變”使23名兜底對象變為散養雞基地股東,兌現保底分紅6.91萬元;通過公益性崗位開發,使13名兜底對象穩定就業。
健全一套機制,解決“兜得好”問題。為了“兜得好”,他們強化過程監管,鎮辦對兜底對象開展常態化調查,做到100%入戶;縣民政部門對低保對象入戶抽查率不低于30%;同時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動員群眾主動參與監督。據介紹,今年已查處8名財政供養人員違規享受低保問題,立案處理4人,誡勉談話3人,警示約談1人,收繳違紀資金2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