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黃山林 特約記者 孫傳卿)“我們兩家都包花園村,既然縣供銷社表態了,我們也不能落后,我們也要擠出經費對新入學的貧困大學生、高中生進行慰問補助。”近日,商南縣公路段段長呂盟在青山鎮花園村聯合支部會議上斬釘截鐵地說。
今年以來,青山鎮脫貧攻堅工作團9個包扶單位牢牢把握“脫貧攻堅是首要政治任務”這一總基調,提高政治站位,自覺履行包扶工作職責,利用自身職能優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投錢投物投感情,譜寫了一首誓讓舊貌換新顏的扶貧進行曲。
包扶新廟村的縣林業局利用行業優勢,將該村作為全縣“生態脫貧示范村”,重點實施了2659畝退耕還林項目,1.4萬畝公益林項目,4000畝森林撫育項目等三大工程,覆蓋全村所有農戶。通過合作社,尤其對貧困戶實施了紅油香椿、優質核桃等項目。在數據清洗工作中,每周由局長親自帶隊到各自包扶戶中開展幫扶工作,創新開展的“送溫暖,同勞作,同吃住”活動極大地提升了貧困戶滿意度,在省上交叉檢查中滿意率、政策知曉率居全縣之首,是唯一沒有反饋問題的行政村。包扶吉亭村的縣醫院和包扶馬蹄店陽坪片區的縣婦保院利用技術優勢,定期開展送醫送藥和義診活動,并對村衛生室進行升級改造,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就醫條件。縣紀委、監察局邀請設計公司對馬蹄店村進行改造提升,依托千年堯夫柳人文資源,按照“秦嶺原鄉”的風格,整治河堤,改造民居,栽植萬壽菊等景觀,一派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亮相眼前。草薦村在縣公安局的包扶下,狠抓脫貧產業示范村建設,發展的30萬只肉兔養殖項目規模居西北五省之首,帶動130多戶貧困戶參與。青山社區在全興地產企業和縣安監局的幫扶下,對青山老街實施“穿衣戴帽”,壘砌石頭墻,建灰瓦門頭,鋪青石板,打造“秦嶺小巷”。包扶花園村的縣供銷社、公路段,利用自身掌握的項目資源優勢,免費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工程機械。縣供銷社在該村啟動電子商務示范村建設,通過策劃包裝,將全鎮的香菇、板栗出售給長安大學等高校。
一連串的幫扶措施,極大地推進了青山鎮脫貧攻堅工作,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接近尾聲,惠農政策得到有效落實,脫貧產業發展規模居全縣之首。在上半年兩次季度檢查中,該鎮各項工作均穩居全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