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朱恢軍 李德林)近年來,柞水縣從堅持高點定位加快融入西安、強化交通支撐破解融入瓶頸、推進全域旅游借勢加快發展、加快工業轉型錯位互補發展和完善基礎設施城鄉統籌發展五個方面著手,積極爭取納入關天城市群建設規劃、進一步推進西商一體化進程。
該縣自2009年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將柞水作為三級城市后,編制印發《關中——天水經濟區柞水區域發展規劃》,提出了建設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的關天經濟區最具活力縣域版塊,將柞水發展戰略定位由西安后花園提升為西安第二生活區;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省上打造絲綢之路新起點、內陸開放新高地和西安大都市圈,市上依托大西安打造大品牌建設大商洛、推進西商一體化等機遇,依托柞水優越的資源、生態和區位優勢,以“立足商洛、跟進西安、服務西安、融入西安”為目標,提出了率先在商洛打造精美城鎮、精品景區、美麗鄉村三大會客廳,著力建設一廳四基地。繼西柞高速、西康鐵路二線建成通車后,圍繞打造西安1小時經濟圈,加快推進山柞高速、307省道柞水小嶺梁隧道工程建設,積極推進豐(柞水豐北河)湯(長安湯峪)路、蔡(曹坪蔡玉河)九(九間房)路與西安長安和藍田的交通對接;縣上將爭取西渝高鐵在柞水設站作為全縣大事之一,通過近兩年的充分對接和積極爭取,西康高鐵在柞水方案基本確定,與西安的距離由1小時縮短為20-30分鐘,進入西安半小時經濟圈,柞水成為名符其實的西安郊區。圍繞加快建設秦嶺最美會客廳,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先后建成了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九天山、秦楚古道等一大批旅游景區,啟動了柞(水)寧(陜)國家旅游休閑度假區規劃編制;圍繞西安大都市居民消費需求,大力發展生態游、文化游、鄉村游、體驗游,滿足西安等城市游客回歸自然生態,享受田園生活的需求,唱響了“春賞花海、夏消酷暑、秋觀紅葉、冬嬉晴雪”“四季避霾”旅游品牌;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70萬人,實現旅游總收入20.17億元。按照“綠色、循環、節能、環保”的要求,堅持以循環園區為載體、以循環產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做大循環經濟“蛋糕”,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堅持集約、節約理念,全力支持盤龍公司、旅游公司上市,與吉利集團就醫藥科技發展達成戰略協議,與澳凱公司就柞水縣澳凱光電產業園建設簽訂合作協議,全力促進鐵力耐特公司與陜西合力集團合作開發巖棉生產,現代工業產業園、鐵尾礦高性能綠色建材、貝恒建材裝配式墻板等項目快速推進,融方鐵尾礦渣制砂石、尾礦回收重晶石、吉源谷中藥保健品等項目建成投產。大力實施縣城“南擴、中優、東進、西融”戰略,實施了城市路網、景觀美化、污水處理等一批城建工程,構建了生態、人文、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完善了營盤、石甕、小嶺、柴莊、紅巖寺等鎮路、水、電、橋、廁等基礎設施,建成了干佑、曹坪等鎮配送中心和下梁鎮農產品集貿市場,打造了一批“文化名鎮”“旅游重鎮”“工業強鎮”和“商貿重鎮”,集鎮輻射帶動力得到不斷提升;以新農村、美麗鄉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建設為抓手,綜合運用水土保持、植被恢復、土地復墾等政策措施,深入推進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完成了石鎮至溶洞三改二、縣城至營盤道路大修等一批城鄉交通項目,啟動了307省道鳳鎮改線、小嶺隧道等工程,開展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四亂”問題專項治理,營造了良好的人居環境,形成了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