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譚顯根 劉道翠)“以前土特產都是靠肩扛背馱到山下,現在有了這條路什么都方便了,今年我喂了40多只羊,也能賣個好價錢”。水泥路馬上通了,鎮安縣永樂鎮楊家河村民劉開慶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
教育實踐活動一開始,鎮安縣委就要求把推動工作放在首位,把轉變作風作為突破口,深入破解工作難題,夯實基層發展。在去年的大調研活動中,群眾反映“縣上應該加大產業的扶持,增加群眾收入”。對此,縣上及時下發了《關于縣級四套班子包抓特色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由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主抓烤煙、茶葉、魔芋、蠶桑等四大特色產業。蠶桑是該縣一項傳統主導產業,縣上通過招商引資渠道,在工業園區建立了繅絲廠,實現“產售加”一條龍服務,有效保護了蠶農的利益,為蠶桑產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繅絲廠滿負荷生產后,每年可有效利用當地干繭800余噸,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再就業300余人,產值達到2億元。目前,全縣烤煙種植面積達到3.5萬畝,新建標準化茶園1萬畝,建設密植及田坎桑園5000畝,發展魔芋1萬畝。
縣上不斷創新活動載體,組織開展機關問政活動,建立問題跟蹤督辦機制。在4月17日舉行的環保局“機關問政”時,有村民提出堯柏秀山水泥有限公司煙氣噪聲污染問題,縣環保部門迅速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公司已著手技改,目前已投資1800萬元將原電收塵裝置改為布袋式收塵裝置,投資300萬元加裝脫銷設備。針對村民提出的午峪工業集中區部分地段垃圾亂倒問題,縣環保局也及時為工業集中區購置垃圾箱及垃圾桶等設施,有效解決了垃圾收治問題。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針對村民多次反映的修路問題,鎮黨委政府不等不靠,通過多方籌資,為楊家河修建通村水泥路13.2公里,看著路通了,群眾個個心里樂滋滋的。
目前,鎮安縣共征求到各方面的意見建議1210條,經過歸類梳理520條。其中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165個,已解決5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