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記者 馬澤平 通訊員 朱恢軍)4月11日,柞水縣曹坪鎮春雨綿綿,九間房完全小學年輕女教師吳秀麗坐著老教師陳冬科騎的摩托車,沿著盤旋蜿蜒的山路上行10公里,來到柞水、商州、藍田三縣交界的文公嶺腳下農林初小教學點,開始了她的教學點工作。
“大樹媽媽個兒高,托著那搖籃唱歌謠,搖呀搖,搖呀搖,搖籃的小鳥睡著了。大樹媽媽個兒高,對著小鳥呵呵笑,風來了,雨來了,綠色的雨傘撐開了。”歌聲回蕩在農林初小上空,教室里,11個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正在吳秀麗的帶領下,一邊投影畫面,一邊唱著《大樹媽媽》。
吳秀麗告訴記者,她是九間房小學的英語老師,今天專門來這里給孩子們上音樂課。說起孩子們的進步,吳秀麗滿臉的興奮:“我以前在學校從事英語教學,平時對音樂方面比較愛好,參加縣上術科專業培訓合格后,本學期開始學校就給我分了幾個教學點的音樂課了,我剛到教學點代課的時候,孩子們連簡單的音符都不認識,也不會唱歌,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現在我唱譜,孩子們都能填詞唱了。”吳秀麗介紹,接下來的一周,她還將去謝街、老廟、沙嶺教學點授課。
農林小學58歲的老教師周衣文介紹,自己1976年參加工作就一直在農林小學工作,不太愛好體音美,也一直沒帶過這些科目。2010年完小撤并,自己一個人教一個班,每學期給學生上不了幾節體、音、美。“特別在音樂方面,我不會唱歌,也不會識譜,自從九間房的老師來到教學點以后,能說能唱,能蹦能跳,又年輕,學生可喜歡他們了,這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好處。”周衣文說。
“娃以前回家就是到處耍,瘋,串門,爬坡,街上逛,打牌,看電視……,最近變化大的很,每次回家,不是唱歌,就是畫畫,有時還做眼保健操給大人看,有時幾個娃在一塊做游戲,看到娃每天回家這么高興,我們家長也很高興。”農林村二組的白勝利說起娃的變化,對學校的改變贊不絕口。而鐘山教學點二年級的任百豪和吳昊對新老師的到來十分歡迎,“老師來了之后,我們學會了小制作,畫的畫也更多了,還學會了眼保健操和一些游戲,唱的歌也越來越好聽了。”
曹坪鎮中心校校長王偉告訴記者,柞水縣今年根據國家督導辦提出的整改意見,及時提出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的新舉措,針對體、音、美教育教學資源極不平衡的現狀,實行鎮內小學體、音、美教師資源共享。由中心校選派術科教師,每周輪流到轄區教學點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點體、音、美課程真正落到實處。
據了解,該縣13個鎮相繼出臺鎮域內支教計劃,落實人員,排定課程,全縣34個完小58個初小教學點近千名學生將享受到和鎮中心學校一樣的體、音、美教學資源,農村孩子就會和城區孩子一樣,公平地接受藝術素質教育,義務教育發展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