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圍繞“五位一體”模式統籌全面發展巡禮之六
商洛日報訊(周文治 樊利仁)年末歲首,正是各級政府的收獲季節。丹水鳳山大地捷報頻傳:被省政府評為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先進縣,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合格縣、市級雙高雙普縣創建順利通過驗收,國家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順利通過驗收,文化執法工作被評為國家級先進集體,成功創建了省級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示范縣和省級人口文化示范縣,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創建深入開展,商山敬老院榮獲國、省“敬老文明號”稱號,丹鳳縣中心敬老院被評為全省五星級敬老院……
這一條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標志著丹鳳縣的民生狀況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如何濟民生、謀福祉?成為了縣委、縣政府推進各項改革發展工作的“風向標”。在該縣2013年的“民生答卷”中,群眾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正呈現著攀升之勢。從蟒嶺深處,到丹江之濱,直至銀花河畔,處處呈現出和諧發展的新氣象。
項目支撐承載:“十大民生工程”構筑群眾幸福路徑
丹鳳縣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落實各類項目建設中,堅持把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解決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該縣圍繞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努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以確保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一是促進就業工程。以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提高就業創業培訓質量、大力推進創業等工作為重點,針對農民工、就業困難群眾和高校畢業生三類重點人群,以緩解就業難問題。二是增收培增工程。突出農民、企業一線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四個群體,拓寬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幫扶五大增收渠道,力爭群眾增收。三是教育提升工程。加強農村校舍改建,全面啟動學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實施“兩免一補”、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貧困家庭子女救助工作。四是衛生保健工程。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醫療救治能力,積極開展農村育齡婦女、留守兒童、高齡老人健康普查和義診,全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五是全民社保工程。加強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建設和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擴大城鎮職工養老、住房、事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六是住房保障工程。突出抓好廉租房、公共租賃房、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民安居工程為重點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推進陜南移民搬遷。七是文化惠民工程。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實現鎮鎮有文藝劇目、村村有農家書屋、組組有健身設施,引領干部群眾崇尚健康、崇尚文明。實施訊視覆蓋工程,加快通訊站點擴面建設,力爭實現村村都有通訊信號、人人都可以收聽無線廣播目標。八是消除貧困工程。實施工賑移民建設工程,全面擴展以工代賑項目,消除貧困面。九是改善環境工程。加強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加強農田水利、耕地質量和生態建設,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治理縣域重點河流。十是生產服務工程。突出電力、通訊、交通等升級維護,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
縣上堅持實行“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實施、分級負責、各方配合、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將148個民生項目落實給縣政府5名副縣長親自包抓,由15個縣級重點部門具體實施,并納入各部門目標責任制進行嚴格考核獎懲。實行民生工程建設專題聯系會議制度,每月對民生項目進行跟蹤督查,及時解決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按照“立足當前、均衡發展”的要求,突出優先安排要求最迫切、實際最需要、群眾最期盼的項目。積極整合項目,縣財政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合理安排新增財力,共擠出資金6000多萬元,為民生項目落實了縣級配套資金,鼓勵群眾通過“以工代賑”等形式籌資投勞。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思路和辦法,把水利部門的農村安全飲水、農業部門的沼氣、交通部門的農村公路等10多個部門的項目資金捆綁用于民生工程,確保了工程建設資金需要,破解了建設中的資金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