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李順達 張 晨)2014年,山陽縣將按照融入城鎮、發展社區、做大園區、配強產業、優化管理的思路,全力推進移民搬遷工作,努力形成搬遷規模大、建設標準高、群眾受益面廣的良好局面。
突出搬遷任務網格化動態管理,將人口布局規劃與城鎮建設規劃、社區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有機結合,把搬遷建設任務細化到鎮、到村,把安置點的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后續產業具體化,著力解決“搬富不搬窮”和房屋空置問題。
“縣上將搬遷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房屋主體同設計、同預算、同招標、同建設、同驗收,確保工程標準不降低、工程進度不降速。今年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步到位的做法,改變了傳統簡單復制農村的移民模式,效果值得期待。”據縣扶貧局工作人員介紹,縣上這樣做是想把居住在貧困山區、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區域的貧困人口搬出來,改善其生存條件,改變其發展觀念,徹底改變這些貧困群體的命運。
讓搬遷戶能致富是移民搬遷工作的重點。今年,縣上以“農業產業發展年”活動為契機,整合縣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向移民搬遷后續產業園區傾斜,在每個百戶以上安置點周圍流轉100畝以上土地、1000畝以上林地,建成2-3個移民產業園區,并重點打造漫川農業科技示范園等8個示范園區,扶持帶動后續產業發展,讓搬遷戶搬得放心、住得舒心、工作安心。同時,縣上按照“社區管理房和人,原籍管理地和林”、“并村建設區”的移民社區化管理模式,選擇在高壩等8個鎮進行試點,打造典型,以點帶面,利用2-3年時間,使全縣所有安置點實現社區化管理。選擇在十里鎮高一村等6個安置點,進行移民戶生產生活用地調劑和復墾試點,讓搬遷戶既過上城里人的生活、還能吃上自己種的無公害蔬菜。與此同時,縣上還注重加強移民搬遷安置點及后續養殖產業園區污水治理工程建設,確保安置小區環境改善,生態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