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楊軍)近日,鎮安老年學會一行深入基層,前往川道寬暢的東鄉和群山環抱的西鄉進行調研。在走村入戶的訪談中,對我們最直接的感受是,如今,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滿陽光。
從東鄉的鐵廠、米糧,到西鄉的“柴達木”,目之所及、耳之所聞,農村的變化大。糧食直補、合作醫療、家電下鄉、一事一議、移民搬遷、集鎮、農村文化建設和農村的綜合改革等直接惠民的各項政策,推動了農村的經濟大發展,公路通暢了、環境變美了,居住條件改善了,給農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實惠,也給農村老人的生活注入了勃勃生機和無限的活力。
老年組織蓬勃發展
截至2012年底,鎮安縣60歲以上人口4.3萬人,占全縣總人口15%,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因此,構建基層老年組織網絡,改善老年人生活條件,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質量,已成為當前各級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鎮安縣各鎮黨委、政府都把加強基層老年學分會、老年協會建設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全面貫徹落實中省市關于加強和創新管理有關精神的重要舉措來抓緊抓好。東川鎮捷足先登,于2011年12月就率先成立了老年學分會、老年協會、老科協分會。2013年初鎮下發文件要求今年村級老年協會全覆蓋,今年8月,木王、楊泗、米糧、鐵廠、高峰、柴坪、月河這七個鎮黨委、鎮政府也組建了老年學分會和老年協會。他們千方百計安排辦公及活動場地,盡力完善老年活動設施,規范工作制度,保障活動經費。使老年學學會在全縣的覆蓋率達到42%,各種老年組織的活動已活躍起來。村級老年協會組織已達60%以上,涌現出像云蓋寺鎮的三條溝村、云鎮村、東川鎮的西川村、太白廟村、回龍鎮的和坪村、青銅鎮的東坪村和永樂鎮的廟坡村,北城社區和新城社區等一批組織健全、陣地鞏固、活動經常,發揮作用的樣板示范村的老年協會。
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接受和滿足老年人的各種合法訴求,使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的不良現象大為減少,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使老年人活得幸福、有尊嚴。
東川鎮分會會長、退休干部蘭玉坤情系老齡事業,熱衷老齡工作。兩年來,東川鎮分會協助五個村成立了老年協會,幫助老年人維權14起。以前,太白廟村的個別青年人替父母把高齡補貼領到手后,把錢不給老人,而拿去賭博,老人含悲忍淚,默然忍受。村老年協會就根據這一問題,由村老年協會藝術團自編自演了小品《醒悟》。這些侵犯父母權益的年輕人看后深受教育,把錢主動交給老人支配,并表示今后不再重犯。
云蓋寺鎮三條溝村有一年輕媳婦,對婆婆忤逆不孝、克扣吃穿,村老年協會藝術團自編自演了小品《報應》,由于劇情真實、生動,演出時,很多觀眾感動得熱淚長流,一個小戲感動了一村人,不僅使這個忤逆不孝的兒媳婦受到極大震憾,從此以后對婆婆盡孝心,而且使全村孝親敬老蔚然成風。
農村老人樂享晚年
如今,農村老人的溫飽問題早已解決,代之而起的是老人精神生活空虛。一些鎮老年學分會和村老年協會的成立,無疑給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個平臺,使老人有了自己老有所樂的家。鎮安不少鎮、村的老年組織都有老年人固定的活動場所,每天早晚,喜歡象棋、打撲克的老人匯聚在老年協會的活動室,盡情地釋放著自己的愛好,而喜歡文藝、健身的老人則在廣場上唱歌、跳舞、打太極拳、做保健操。東川、木王、米糧、鐵廠、月河等鎮的老人已把文藝活動當作自己晚年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那一陣陣歌聲、一串串笑語,大家都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