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孫傳卿)商南富水鎮馬家溝村農民賀力中利用沼氣燒水做飯,發電照明,改圈養豬,用液渣澆菜,走依靠發展循環經濟改善環境、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像賀力中這樣在“一池三改”中受益的農戶,全縣已有9194戶。
為了建設村容整潔、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商南縣爭取和實施沼氣國債項目,在全縣13個鎮100多個行政村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通過改圈、改廁、改灶和建沼氣池,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各項目村均成立由縣鎮包村干部、村干部、沼氣技工組成的項目執行小組,每個項目村選擇一至兩處樣板示范點,并派駐技術員和行政聯絡干部,做到統一規劃放線,統一建設標準,統一質量要求,統一專業施工。按照每個沼氣池補助1200元的標準和“不挖坑不給料、不三改不給灶、不產氣不給報”的原則,對項目物資實行專人專庫管理,嚴格建池物資發放領取手續,對項目建設任務、建設標準、資金補助和物資分配情況向農戶和社會公開,接受監督。沼氣技工每建成一戶,都把沼氣安全管理和使用技術向用戶傳授,并和農戶簽訂安全責任書。為使每個“富民池”真正成為項目村群眾的民心工程和滿意工程,該縣夯實各方責任,實行一月一檢查,兩月一評比,保質量趕進度。
富水鎮馬家溝村村支書陳邦華扳指頭算了一下“一池三改”的好處,首先減少亂占耕地,其次減少臟亂差,還可節約能源,是建設新農村、發展新型經濟再好不過的模式。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商南累計建成農村戶用“旋流布料自動循環高效沼氣池”8844口、推廣太陽能5000多平方米、推廣省柴灶1.2萬戶,建設沼氣服務網點18個,建成養殖小區大中型沼氣5個,農業廢棄物回收技術全面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廣泛應用,生態循環農業和節能減排成效明顯,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